师徒帮带1+1:让知识在关爱中传承

来源:
作者: 曾传飞
日期: 2019-11-27

本月,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康裕制药公司组织对“师徒帮带1+1”活动学员进行了考评,有11名学员成绩达标,成功出师。

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尤其是掌握多种技能的员工是企业生产的主力军。为了全面提升生产一线员工的操作技能,帮助新员工尽快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近年来,普洛药业下属企业开展了多项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其中,康裕制药根据企业实际,于今年6月推出了“师徒帮带1+1”活动,此次是活动实施后的首次考核。

什么是“师徒帮带1+1”,这项活动成效如何?带着疑问,记者近日走进了康裕制药。


帮带活动制度化 让师徒“相爱”

“我们推出‘师徒帮带1+1’,是为了弘扬师徒帮带的优良传统,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加速打造高素质的生产队伍,促进企业发展。”康裕制药相关负责人说。

师徒帮带是许多企业单位培养新人的惯用做法,一般是老员工带着新员工,传授知识和技能。此前,康裕制药也有类似活动,这个“师徒帮带1+1”和先前有什么不同呢?

“‘1+1’是激励方式,意思是徒弟出师后,公司会连续三个月对师徒分别给予绩效奖励,这个活动最大的特色就是制度化和有奖励。以前的师徒帮带,基本是部门负责人口头跟老员工说带一下,一些老员工和新员工的积极性都不高。现在我们把它作为公司层面的固定活动,通过奖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以促进新员工快速成长。”该负责人说。

此外,徒弟出师后,该公司会调整其工作岗位,并对其岗位系数和岗位基本工资进行适当调整。每年底,公司还将组织评选活动,根据师父培养合格徒弟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出“金牌师父”“银牌师父”“铜牌师父”,根据徒弟出师后的工作表现评选出“精英学徒”,再次给予奖励。

据介绍,师父的选拔有严格程序,先由各车间或员工自荐,填写申请表,企业制造部、行政人事部再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者颁发聘书。经过选拔,有36名员工获得了聘书。

第一批徒弟共有48人,他们是个人要求或车间挑选的,主要是新员工、现有岗位不能独立操作的员工以及想学习新技能的员工。跟着师父学习过后,他们将接受理论知识、岗位技能、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一杯清茶暖人心 知识在关爱中传承

据了解,师徒结对的时候,康裕制药还会举办结对仪式,徒弟要向师父敬茶。仪式虽小,却温暖人心。一杯清茶,代表着徒弟的心意,增强了师父的责任感。

“刚来的,对公司的规章制度和设备不熟悉,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把我知道的教给你们。我不懂的,会去学起来,再教给你们。有些徒弟的年纪比我大,文化水平比我高,说你们时,不要不高兴,最好听进去。文化水平高的,我向你们请教,也希望能告诉我,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嘛。”今年7月举行的一次结对仪式上,师父杜丽刚这样跟徒弟们说。

有了师父的悉心教导,徒弟们都在快速成长。合成七车间的厉英杰是今年进厂的新员工,7月份开始跟着师父学,几个月下来,已经能单独操作离心机等设备。

“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师父教会了我很多技能。不仅如此,他还教我怎样做人做事。他告诉我,做事要高调,要细致认真;做人要低调,要谦虚好学。”厉英杰说。

厉英杰的师父刘红雨是合成七车间一名班组长,这位来自河南的汉子在公司工作已有十多年。虽然和徒弟年龄相差大,在一些事情的沟通交流上有代沟,但他还是悉心指导徒弟,两人在相处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刘红雨说:“年轻人有毛病很正常,他们刚走上社会,既有冲劲,又不想被过多束缚,需要慢慢引导。作为过来人,我愿意毫无保留地把知识技能以及人生经验告诉他,希望他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尤其是身处医药行业,安全环保是重中之重。刚来的年轻人对这个不太在意,有时做事马马虎虎,一定要引导他们养成细致认真、小心谨慎的习惯。”

由于个人原因,厉英杰没有参加本月的考核,他计划下个月再考。“希望早点出师,工资也会多些。”这个20岁出头、有点腼腆的年轻人的目光中透着一丝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