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進步一點點——新納科技直屬廠機修車間點燃創新之火

來源: 橫店集團傳媒發展中心
作者: 陳亞君
日期: 2021-02-06

“電動葫蘆出現了故障,機修工人正在維修。”128日下午,浙江新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屬廠相關負責人指著車間的一個行車介紹。隻見4名機修工在班長王天偉帶領下,默契地拿起鉗子、扳手、鐵錘等工具,認真仔細地一遍又一遍調試機器。


設備管理規範煥發“物”之美

走進機修車間,潔淨的地麵,一行行整齊擺放的設備映入眼簾。“我們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標準化要求,從設備材料現場管理入手,本著分區合理、功能齊全、場地整潔、安全環保的原則,對各作業區域合理布置。”機修班長指著一旁的設備說。除了做好本車間的6S管理外,機修班還細化了車間設備管理,指定專人專管,認真執行設備保養製度;嚴格遵守操作流程,做到設備管理“三步法”,堅持日清掃、周維護、月保養;為設備建立台賬卡片,做到運轉記錄齊全。機修車間現場環境幹幹淨淨,備件、材料堆放整齊有序,標識齊全,一目了然。

“我們將現場改善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力爭將機修車間的工作精益求精、日臻完善。要求機修人員每天一到工廠,就先把機修車間衛生打掃幹淨,然後巡視全廠設備運行情況,與各崗位員工溝通有沒有需要檢修的設備。”王天偉說,車間幹淨整潔了,大家工作的心情也輕鬆愉快。


設備要運轉機修必先行

“當年,引進國內第一台年產1萬噸閃蒸幹燥設備的時候,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機器出廠時就沒有設計油壓顯示裝置,幹燥主機經常出現缺油現象,需要長時間停產進行大修。”新納科技直屬廠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突破瓶頸,機修人員不斷尋求思路,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改進了油壓顯示裝置,在線加油,管路油過濾等裝置,幹燥組機逐漸穩定,也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引進時一年至少要維修23次,維修一次至少5天左右的時間,現在經過改裝後,基本上一兩年不用去維修。機器穩定了,生產正常了,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該相關負責人表示。

企業每引進一台新設備,機修工從設備結構、性能、使用說明入手,再根據現場的生產工藝流程、安裝條件,進行係統性的研究,最後到設備的調試使用,每個細節都關注到位。同時利用班上、班下的空閑時間學習相關知識,拓展自己的專業技能。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是確保生產正常的前提。該機修班進行了多項技術提升,特別是在設備管控上下足了功夫。通過設備升級改造,實現了空壓機、粉碎機的變頻改造,既保證了產品質量的穩定,又使電費得到了節約,全年節約生產成本30萬元以上;通過人員的技能提升,達到了部分設備的在線更換,解決了之前設備切換必須進行整個生產係統停產的困擾。


多看多學每天進步一點

新納科技直屬廠機修人員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注重總結經驗,努力自學。每一次在現場維修,身為班長的王天偉會根據生產現場設備管理等級,風險管控要求和員工技能的高低,對不同的人進行不同層次的理論教育和實操培訓;要求新員工隨身帶著筆記本,把接觸到的設備型號、名稱、性能等信息一一記錄下來,以便及時查閱和整理資料;確定每月18日為機修工例行培訓日,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和實操技能訓練。

“要多走、多看、多聽、多接觸、多思考、多分析,麵對設備故障要冷靜,不能鑽牛角尖;注意日常經驗積累,學會預測發生故障的最大風險,然後做好日常維護,竭力將故障隱患消除。”王天偉常常對自己說,也對大家說。他希望每個人每天都要進步一點點。

作者手記:機修工是企業生產車間機器運轉、公司安全生產的重要工種,他們以保障機器的正常運轉、確保產品質量為前提,以最大限度降低維修成本和提高設備運轉率為目標,不斷學習理論與操作,總結經驗與教訓,摸索改革與創新。機修工人在追求大膽創新的同時,也注重微小而持續地改善。這些小小的改善積累起來,就壘起了企業生產和產品品質一層堅實的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