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 | 从横漂到“恒居”,“横漂村”里守初心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唐旭昱 季俊磊 孙媛媛
日期: 2021-02-05

临近春节,依然还有很多剧组在横店紧张拍摄,年轻男女怀揣梦想奔赴各大片场。素有“横漂村”之称的雅堂小区,位于横店镇核心区,因为房租便宜、位置便捷,租住着3000 多名横漂,他们由此出发逐梦演艺圈:有人出于好奇,来体验生活;有人期待被导演看上,一夜成名;有人看好影视行业,要在这里扎根养老……在这里,横漂或许是电影中的路人甲,但从来不是自己生活中的路人甲,他们的故事时刻发生着。


A “横漂食堂”吃一口热乎饭

中午 11 35 分,穿着一身黑的小武拎着折叠椅,一脸精神地出现在“横漂食堂”,这是他近一个月出工最晚的一天。

“很久没在午饭时间见到你了,老样子?”打菜阿姨熟络地招呼。

“前几日都凌晨出工,在组里吃盒饭呢。”小武笑笑。

“老样子”指的是12元的“横漂套餐”,也是食堂员工与横漂之间的默契。

小武拿了一荤两素,找了个位子坐下,他身后的墙上贴着一句“鸡汤”:肚子填饱了,才能有力气去追梦。小武笑笑说:“很有道理,读起来有触动。”

类似的励志标语还有很多。

横漂虽苦,梦想不负。

演技可以慢慢提高,肉必须趁热吃。

越是一无所有,越是义无反顾。 

…… 

横店影视城酒店管理公司餐饮管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标语是致敬每个在横店拼搏奋斗的异乡人,开‘横漂食堂’的初衷就是希望他们有个好好吃饭的地方。”

出生于1994年的小武是四川人,两年前来到横店,在“横漂村”租了间单身公寓。经过努力,他已经从一名群众演员成为特约演员。

不到5分钟,小武吃完饭,一路小跑赶到距离“横漂食堂”100多米的横漂广场,和几名年轻演员一起上了面包车,奔赴梦想的片场开工。

20209月开张的“横漂食堂”,供应一日三餐。这里,成为反映横漂日常的窗口。横漂作息不定,有人半个月没现身,可能是进剧组了;有人天天来,说明最近没戏拍;有人长时间不出现,多半已经离开。

晚上6时,刚下戏的独辰带着小助理来到“横漂食堂”,一脸疲惫。“很久没来吃,怀念这里的味道。”3年前,27岁的独辰是带戏来到横店,一直干幕后工作。20193月,他尝试演戏,发展顺利,如今已经拍了20多部影视作品。

戏约不断,独辰基本跟着剧组住酒店。不过,他租在“横漂村”的公寓一直没退。“不拍戏的时候就回来住几天。”喝了口汤,独辰继续说道,“这里是一个家,有安定的感觉”。很多人约他上北京,他还是喜欢留在横店,一边发展一边生活。


B 在影视梦根据地 守一份初心

寒潮来临前,“横漂食堂”推出了新菜烤鱼小火锅。刘佳往里加了勺辣酱,香气四溢,热腾腾的,有了家乡的味道。

刘佳是湖南益阳人,在“横漂村”做影视幕后工作。金钰牛影视,在绿底黑字的店招上印着刘佳的手机号码和大大的二维码。招牌底下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被布置成茶室。刘佳娴熟地煮水、洗杯子、泡茶,茶杯递到面前,呷一口在嘴里,有一股麦子的香味顺喉而下。

“这是大凉山的大麦茶,我在四川拍戏时带回来的。”2018年夏天,刘佳带着道具、服装,领着20多名演员,从横店出发,翻山越岭,在大凉山待了一个月,拍摄网络电影《江城花火》。

清晨五六点出工,次日凌晨一两点收工,拉投资、跑现场、处理事务,最后电影在各大影视平台播出了。片末,他的署名是“灯光指导”。“干幕后就是这样,奔着喜欢才能做长久。去年电影在央视播出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从刘佳的眼神中,能看到坚毅的态度。

33岁的刘佳五官立体,浓眉大眼,较高的发际线让他看着比同龄人略显苍老。一个上午,茶室里来了三拨客人,温州人杨朋和刘佳在“横漂村”认识,互相谈得来,正打算合作进军影视培训行业。

“楼上有好多他以前的照片,那时候头发多。”杨朋口中的楼上,在这幢民房的四楼,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是刘佳影视公司的后期制作室。墙上贴了不少刘佳曾经当特约演员时的照片,头发浓密,皮肤白皙。

“最初来横店,谁不是带着演员梦来的。”刘佳有些不好意思,在“横漂村”9年,他从群演做到特约,又从台前转到幕后,“这几年,除了化妆师,什么都做过”。

去年4月,他注册成立影视公司,带着十多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影视追梦人,断断续续拍了不少网络电影和电视剧。同时,他们也承接宣传片、影视制作、器材租赁、演员经纪等影视服务。“这个月我新招了一个编剧,26岁,以后我们可以自己出剧本了。”

只身一人来横店追梦,其间的辛苦刘佳没有提。

“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勤快点,多交朋友。”

他给出的答案就7个字。刘佳不是没有放弃过,两度转行后他还是回到雅堂。他说:“这里就像是我的影视梦根据地,虽然拍戏要全国各地跑,但资源都在横店。”


C 暖胃暖心 他们慢慢扎根

还有更多的刘佳留在“横漂村”,这里给了他们追梦影视的资源,以及生活的冷暖

“横漂村”街头,处处透露出生机:沿街小店生意兴隆,影视公司遍地开花,出租公寓常年满客……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一家名为“横漂麻辣烫”的小店,人流不断。

小店位置很好,离人群集聚的横漂广场约50米,面积不大,店内只有两张长桌。“老公31岁,在横店漂了8年,当演员是他的梦想,我无条件支持他。”店主毛成菲是贵州人,“横漂麻辣烫”的店名有着特殊的寓意。她想让像丈夫一样的横漂在小店里吃到热乎乎的麻辣烫,暖暖胃,暖暖心。

中午1230分,320来岁的小伙子走进店里,习惯性地把桌子上没有收完的碗筷摞到一起,用纸巾擦了擦桌上留下的汤渍,坐了下来。

“老板娘,3碗麻辣烫。”

“一碗清汤,两碗加辣,多放香菜。”

“今天接到特约戏,给我们每人加两串鱼丸。”

“恭喜恭喜,今天鱼丸免费送。”

毛成菲与他们之间的交流简单亲切,只要是老客,一个眼神便能心领神会。“住在这里的横漂,很多人都喜欢来我这吃。”毛成菲的小店生意不错,每天能净赚上千元。

“横漂麻辣烫”这样的小店,在“横漂村”还有很多:横漂煎饼、横漂便利店、横漂大酒店……开店的大多是外地人,在这里,他们慢慢扎下了根。

能在横店站稳脚跟,毛成菲感谢房东。“刚来这里开店时很艰难,房东不仅常来照顾生意,还借钱给我应急。”

对于这样的温情,今年32岁的横漂赵小豹亦有感触。赵小豹租住在雅堂文明路7号的芳华公寓,房间不到20平方米,装修不算太好,设施也不算很新,但他自从住进来便没有搬过家。赵小豹依然记得第一天搬进来时,房东杨华芳说的话:“住进来就是一家人,有困难尽管说。”

杨华芳在雅堂有两栋房子,里面住着22名横漂,基本上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她和丈夫做外贸生意,衣食无忧。“给横漂多一些照顾,他们就能在这多待一段时间,离梦想也许能更近一步。”杨华芳觉得,让横漂安定下来,村子的发展也能越来越好。

杨华芳也收获了横漂租客的爱。在她家的储物柜里,塞满了各地土特产:甘肃核桃、新疆红枣、东北木耳、辽宁山参、山东煎饼……“这些年轻人很有心,回老家过年就会给我带些土特产回来。有时候我们一起分着吃,大家都欢喜。”

因为横漂的到来,雅堂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了。

2012年以前,雅堂单身公寓年租金5000 元一间的房间无人问津,近些年,一间单身公寓一年租金7万元年供不应求,租房经济已达700多万元。雅堂小区党支部书记金新伦说,目前小区还办起横漂食堂、横漂大酒店等,集体经济每年达400万元,“等再过两年,每个居民每年可以发到一万元的生活补贴”。

夕阳下,金新伦看了一眼正在建设中的横漂创业中心,会心一笑。

街上,横漂的步子依然迈得匆忙。他们知道,回程后还有温暖的大后方。


记者手记:从横漂到“恒居”

记者从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以下简称:演员公会)了解到,目前在横店注册登记的横漂已超过8万人,其中常年“漂”在横店的有 60008000人。虽然生活简朴,但无碍于他们追逐梦想。一份盒饭,一句台词,一个镜头构筑了他们的理想与追求。

横店,作为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诞生了很多奇迹,而美好之下,更多的是无数平凡章节里的人们。2013年,雅堂小区注册“横漂村”的商标,“漂”在横店的演员,大多数住在这里,他们只要找到演员公会挂号注册,拿到演员证,最普通的群众演员,每天在片场 10小时以内,能拿到120元,超1小时加12元,管两顿饭。

走在“横漂村”街头,偶遇路人,不管其貌如何,都有可能演过几十部热门影视剧。或许是清宫大戏里的太监宫女,或许是民国电影里的乞丐捕头,或许是战争剧里的士兵长官……只不过,他们在其中要么全程无台词,要么只能在面对主角时喊上一句。当然,也有部分人可以演到特约或角色,那样台词就会多一些。

像小武、独辰、刘佳、赵小豹一样在横店追梦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在这里,他们有舞台可以追逐梦想,也有温暖的后方给予他们追梦的力量。横漂广场、横漂食堂、横漂创业中心等硬件设施围绕他们的梦想建立起来,有年轻的横漂告诉记者:“横店给了我归属感,我打算在此安家,做一名新横店人。”

在横店万盛街头,既可以看见古装扮相的精彩表演,也可以看见街唱网红或音乐爱好者、专业歌手、舞者等带来的摩登潮流。横店包容的沃土滋养一批又一批逐梦影视的异乡人。在时代发展大潮中,敢梦敢闯敢干的横漂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也让这片影视之地愈发充满生机。

“横漂村”实实在在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见证。在这片年轻人聚集的影视热土上,横漂与“横漂村”彼此成就。对于这帮年轻人来说,从横漂到“恒居”,梦无止境,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