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来源: 横店集团传媒发展中心
作者: 陶金水
日期: 2016-12-21

  “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全国磁性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了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东磁制造世界领袖的梦想,迫切需要创建一个集聚高端人才的科研平台。1999年11月东磁公司组建了我国磁性行业中首家‘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东磁研究院院长包大新自豪地说。“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何时金亲自担任企业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主任,制定了博士后及合作导师招聘办法、项目实施程序、激励措施、开题、中期和出站考核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先后引进了11名企业博士后,6名已出站,其中5名在东磁工作。曾被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评为2004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几年来,东磁公司持续完善该工作站的硬件建设,配备了日本SY-8258 B-H分析仪、S-3000N扫描电镜、ZSX100E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美国Agilent 4294A高精度阻抗分析仪、法国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德国博朗兹1垛/4垛钟罩炉、一拖二管式烧结试验炉、高精度全自动单推板隧道窑等国内外最先进的磁性材料检测、化验、试验设备仪器200多台套,办公场地拓展至5600平方米,为科学研究创造了优异的条件。
  公司高管的重视和完善的科研平台,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南京大学的都有为院士、中科院电工所的严陆光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车声雷、浙江大学教授严密、中国计量学院教授葛洪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阎阿儒、东南大学教授沈宝龙以及日本的奥谷克伸、井上一幸、小泽浩典博士等,纷纷来到该工作站,以导师的身份与博士后们一起开展磁性材料、新能源电池、光伏太阳能等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该工作站与东磁研究院的其它创新平台及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形成了具有东磁特色的协同创新载体,在重大科研专项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仅2016年,该工作站承担的创新项目就有24个,其中脉冲变压器和抗EMI用超宽频R10KF锰锌材料开发,结合了R10KZ-B材料的高居里温度、高阻抗、高Bs特性,将300kHz磁导率拓展到9000以上,取得了优异的频率特性,样品检测表明,各项指标均处国际领先水平;高磁导率片状Fe-Si-Al合金粉的开发,成功打破了同行业在吸波材料领域对扁平磁粉的技术限制,增强了自身产品的竞争力,现已进入中试放大阶段;无线充电用高磁导率FS500铁氧体片已进行了批量试产,磁片性能稳定;超薄型FS150T40铁氧体片的开发,已完成实验室研发,进入批量试产阶段。
  根据国家“十三五”计划及锂电池产业对负极材料的容量、循环等性能提出的新要求,采用高容量的硅和长循环的石墨进行复合,制备出大容量、高性能、具有优良安全性硅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改性和产业化研究”项目,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今年8月进站的吕益飞博士后负责研发,目前已取得一些有效成果。
  截至目前,该工作站累计已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60多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78项;完成新材料、新产品开发29项。在完成的5个国家级项目中,高BS低功耗功率铁氧体DMR24材料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高频高直流叠加低损耗DMR50BG材料和DM4636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材料等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还有5个项目获得了省级奖,其中高性能锰锌、镍锌铁氧体材料与器件研发及产业化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今年与浙江大学联合申报的低功耗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及关键制备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东磁研究院也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重点企业研究院。
  丰硕成果的取得,体现了该工作站重大作用和强大研发能力的同时,也使该工作站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据介绍,2017年,该工作站将瞄准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研发高频RFID电子标签用NS50隔磁材料,n型背结PERT电池,晶硅异质结SHJ电池,汽车油泵电机用DM4333永磁铁氧体磁瓦,薄型磁瓦(1.5-2.5mm),低成本超级电容电池,18650-3.1Ah电池,高容量18650-3.4Ah锂离子电池,DMS321-B(HM1613)高强度、高性能注塑PPS-铁氧体颗粒料,DMS121-S(TP-S69)高性能注塑尼龙6-铁氧体颗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