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派员调研横店 认为横店集团的做法值得推广
来源: 横店集团传媒发展中心
日期: 2014-04-10
横店集团的做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横店集团心系横店、情系横店,从1975年创办之初,一边发展企业生产,一边积极地建设横店,坚持反哺农村、回报社会。先后建起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自来水、污水处理体系以及医院、公交等城市公交、供水、卫生等网管设施,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横店城市的品位。
横店集团通过创办工业企业,成功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培育影视文化产业,促进了横店第三产业的兴起;通过实施山河改造,根治了南江水患,通过移民下山和村庄整合,村民走上致富之路;通过对荒山、荒坡等“四荒地”的综合治理,建起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影视实景基地;通过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投资横店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配套推进农村城市化;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路桥、水、电、气,以及城市公交等系统建设,完善了横店的公共事业;通过重教兴医办文化,促进了横店文、教、医、卫、体的全面发展。
横店集团和横店的和谐共生,促进了区域经济繁荣,使横店这座毫无工业基础的贫瘠小镇,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城镇之一,走在了全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最前沿,享有“世界磁都”、“中国好莱坞”和“江南药谷”等美誉,被列入中国影视产业实验区和国家5A级旅游区,并成为了“国家社会综合发展实验区”等20多个国家级、省级的示范或实验区(点)。
小政府大市场的运作有积极借鉴作用
报告指出,政府没有财政资金投入,主要负责规划设计,企业投资建设,横店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者是横店集团。这种“小政府,大市场”的运作方式,对中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集团创始人徐文荣当初意识到如果横店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不改变,就引不进人才,工厂很难做大。但横店只是一个乡镇,没有一级独立财政,市政府不可能把城市基础设施投到横店。横店集团是在这种背景下,承担起城镇建设的责任的。
企业发展推动了横店城市发展转型。在集团带动下,横店经历了两次深刻的转型,第一次转型是农业向工业的转变,实现了横店农民的脱贫致富。第二次转型得益于横店集团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横店人民从小康向富裕的转变。不但改善了城镇面貌,而且成为带动横店发展的新引擎,也完善了城镇功能,使横店从一个工业小镇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的城市。
过去横店南江上只有一座大桥,横店集团先后投资在南江上修建了11座公路大桥;修建的连接横店道路长度超过500公里;1994年的横店,全镇民营饭店只有1家拉面馆,现在仅星级宾馆就有11家。甚至城市道路路灯电费、环卫费等都是集团承担的。专家在横店调研时,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几乎见得到的基础设施都是由横店集团投资兴建。他们认为这种企业大市场的运作方式值得借鉴。
企业建镇机制灵活管理高效
在横店小城市实地调研过程中,专家认为,横店企业建镇机制灵活管理高效。
相对于政府管理,企业可采取更加灵活的运作机制,极大地提高了运作效率。报告举例说,连接诸永高速横店出口到镇区的道路,如果由政府修建的话,就征地拆迁一项工作,半年都不可能完成,而横店集团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把路都修好了。东阳市委常委、横店镇党委书记王天仁说,横店集团民营医院的运作方式,可以把医院科室进行承包,吸引更加优秀的医生在此兼职,能够大大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企业非常重视成本管控和高效运作,比如水厂在扩建时,为了降低成本,设备都由水厂采购,只是将安装承包出去,只用了2.2亿就完成了日供水能力7.5万吨的水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如果按政府模式操作,这个水厂最起码得花费3亿。影视城公司有近5000名员工,但机关人员仅有30多人。精打细算的管理,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企业建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报告指出,横店企业建镇的发展模式,是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建设的一种探索,这种模式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
一是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运作大有前景。横店经验表明,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二是推进撤镇设市工作,今天随着城镇规模的逐渐壮大,横店镇财政规模已接近20亿元,达到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但在现行体制下,镇政府可支配的比重较低,不利于横店的发展,相关公益设施建设还要依赖于横店集团,也增加了企业发展成本,要通过设市来完善政府的事权责任。
三是要推广横店企业建镇的经验。随着城镇人口增多和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落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投资将继续增加,特别是在政府债务总额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既按照中央要求推动新型城镇化政策落实,又不增加政府债务负担,是各地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所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
报告指出,横店集团企业建镇的做法,带来了很好的启示,要总结推广横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