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宜电机列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
来源: 横店集团传媒发展中心
日期: 2010-10-13
创新成果冠上员工姓名
你听说过“胡权明焊定子工作法”吗?这个名称对于联宜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这是该公司一位名叫胡权明的焊工创造的一套焊接操作规范。其创新的亮点就是把规范焊接操作的“纯文字版”,演变成了直观易懂的“图文结合版”。此举能适应不同文化程度的一线员工操作,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因此,公司决定以这位焊工的名字“胡权明”来命名这套创新成果。
2008年起,联宜电机推出“用员工姓名命名创新成果”的工作创意,员工在操作、管理、工艺等方面有创新、有绝招,不仅有物质奖励,还能用自己的姓名命名创新成果,这大大增强了员工的进取心和成就感。
公司深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由此拿出500万元设立了员工创新特别奖励基金。该基金的奖项规定,只要有利于公司发展,员工为创造企业效益的任何改进和创新,都可以申请“员工创新奖”。对员工的创新奖励分为两部分:一是直接奖励创新项目,只要创新成果通过评审,就可以获得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的奖金;另一部分是奖励“创新分数”,公司根据员工创新的年终总成绩,给予特别奖,奖励与员工的评优和晋升挂钩。
“这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一线工人陆巧珍告诉记者,她负责检验轮轴部件,以前是用卡尺测量,效率低、速度慢。后来她和同事设计了检验的专用设备,产品只要一放进去就能判断是否合格,使检验速度加快了10多倍。
技术顾问多为权威专家
人才是创新之本。联宜电机为此聘请了中国工程院从事微电机研究的唯一院士唐任远教授为研发中心微电机首席顾问,德国控制工程学博士Mr.Sevkihosagasi为控制学首席顾问,清华大学电机研究所所长柴建云为微电机及控制首席顾问。
此前,该公司2004年即聘请了日本齿轮专家楠井铁治为齿轮开发的首席顾问。在楠井铁治的指导下,该公司改善电机内部齿轮的形态,优化热处理工艺,不仅提升了电机的耐磨性,还降低了运转时的噪音,延长了微电机的寿命。优化后的齿轮重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已从原来的国家精度标准5级提升到了8至9级。研发中心主任马巧芬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换个说法,如果以前我们的电机齿轮只能在拖拉机上使用,现在则精细到能在飞机上使用”。
在不断充实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力量的基础上,该公司与清华大学等院校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平均每年引进本科以上学历60人,中级职称以上20人,还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为研发人员指导,以提高研发人员的整体素养,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个性化定制服务提升满意度
在联宜人眼里,只要顾客有需求,公司就必须竭力满足。为此,联宜电机致力服务创新,先后推出了个性化服务、终身服务等新举措。联宜用户经常会接到该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询问产品的使用情况,征求多方意见,还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满意度等调查。这一系列跟踪服务,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诚信度和知名度,也帮助企业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品牌建设之路。
如今的联宜电机,已成为中国微电机业的第一品牌,“LINIX”商标成了中国驰名商标,已在66个国家注册。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了2项国际标准、9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其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在70%以上,并远销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100多个国家。
“通过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今年我们争取实现各类创新1500项以上,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亿元,并争取顺利完成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总经理许晓华满怀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