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影视:30亿打造全新影视娱乐品牌
来源: 横店集团传媒发展中心
日期: 2010-01-07
转型影视制作商
从2007年国产影片票房冠军《疯狂的石头》到2008年国产影片票房冠军《投名状》,作为最大的投资方,横店一直隐身幕后。在影视制作上尝到甜头的横店影视日前高调宣布:中澳合拍的第一部电影《寻龙夺宝》以及电视剧《秋霜》、《喋血钱塘江》都在横店热拍,与以前在这里拍摄的电影、电视剧不同,这一片两剧是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直接投拍的。
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横店集团的全资公司。横店集团影视产业从1996年建起第一个景区广州街起步,迄今已建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影视实景基地,使横店成了全国第一个影视产业实验区和全国拍片最多的地方。成立该公司是横店集团延伸影视产业链的重大举措。此前,横店曾先后参拍过《农民代表》、《暗哨》、《楼王之谜》等剧。经过练兵积蓄一定的经验后,该公司正式成立,加快了进军影视剧生产领域的步伐,先后合拍了《虎山行》、《最后的较量》、《苏东坡》等剧。此次同时投、合拍一片两剧的漂亮转身,加快了横店影视产业的转型升级,使横店影视从单一提供基地拍摄的服务,提升到了影视产品生产的层面。
“这是横店影视角色转换的一个里程碑。”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主任厉红亮这样评价一片两剧的投拍。“作为国内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创建了一套先进的电影基础设施服务,既能提供专业制景、设备车辆租赁、道具服装化妆等方面的服务,又有庞大的群众演员队伍,是发展影视制作的绝佳优势。”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志江表示,要打造成真正的“中国好莱坞”,出品由横店制造的影视产品是关键之举。
据刘志江介绍,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制作就是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AMPCO电影公司合资拍摄中澳首部合拍电影《寻龙夺宝》。影片投资近3个亿。“文化在经济困难时期有抚慰心灵、振奋精神的特殊作用,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具有‘反周期’的独特属性。”刘志江说,所以,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文化产业来说,国际金融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在这之前,横店影视与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进行合作,还与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影视公司进行跨国合作。
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也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先后招商入驻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保利博纳、香港唐人电影等326家企业,基本涵盖了从投资到剧本创作,再到拍摄、后期制作等,使横店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实验区内,有影视服务中心、演员公会、行政服务中心、电影审查中心、电视剧审查工作站等,为入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影视元素最集中的影视产业集聚区,今年1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17.35亿元,同比增长28.9%,上交总税费 1.32亿元,同比增长16.87%。
除了这一片二剧,本月下旬,横店投资拍摄的电影《叶问前传》、电视剧《大管家》、《还看今朝》等也将陆续在横店开机。这意味着,在横店影视城拍摄的剧组中,将有1/4左右的剧组是横店自己的“员工”。
目标锁定国内院线三强
“横店影视”转型的绝不仅仅是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准,跨省院线———浙江横店电影院线从2009年1月开始运作,对所属影城统一供片。这标志着横店集团在电影发行放映领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是继万达院线之后的全国第二条民营跨省院线,也是浙江省目前建成的第四条电影院线。
目前,在电影发行方面,“横店影视”已在全国控股或参股了多条电影院线,先后在长沙、南京、郑州、武汉、太原、重庆、金华、贵阳、呼和浩特、深圳、北京等城市投资建设一批五星级影城。其中长沙横店潇湘王府井影城、南京新街口影城票房收入居湖南省、江苏省影城首位,排名全国前十位。
“我们强势进入电影发行终端市场,在全国大举投资建设五星级影城,也是我们横店影视转型的重要部分。”浙江横店影视娱乐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说,“横店影视”计划在全国大举投资建设大型现代化多厅影院,以全新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创造一流的票房业绩,力争近期建成300~500家中高档规模影院,跻身全国院线前三强,使“横店影视”成为全国强势品牌。
据介绍,作为电影产业的终端市场,我国的电影市场是一块大蛋糕。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具活力的电影大国之一。国内影院票房从2002年的9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43.41亿元;国内主流影院从2002年的1024家,增加到2008年的1545家。影院发展的背后,是国内电影院线波涛暗涌的竞争态势。院线制的改革,从最初省市电影公司的简单翻牌变身到初步发展、初具规模的电影院线,再通过兼并扩张,重新组合,依靠品牌和经济实力争夺优质影院,兴建现代化多厅影院来抢占市场份额,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全国已有10条年票房超亿元以上的院线。
“今年,我们的长沙横店潇湘王府井影城、南京新街口影城票房收入可以达到4000多万元,整个院线的年收入有望超亿元。”吴子全说,据专家预测,中国的票房将在未来5年内有望突破100亿元。2008年中国主流电影市场票房为38.84亿元,也就是说,未来5年内中国电影票房将会以每年约28%的速度高速增长。浙江横店电影院线只要占有这块蛋糕的15%到20%,就是不小的数目。
5年内实现产值30亿
11月3日,横店集团召开了新一轮经济大投入动员大会。横店集团董事长、总裁徐永安在会上提出,从今年到2015年,横店集团将进行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投入,争取每年投入资金10亿元,2015年主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80亿元以上,其中影视娱乐产业实现30亿元。
据介绍,随着对影视基地、摄影棚建设的不断投入,横店接待剧组逐年增加,2008年接待剧组85个,今年截至10月突破了90个,全年可望达到100个。影视业带动了旅游业,2008年横店接待游客总量已达585万人次。横店集团影视娱乐板块主营业务收入2008年为11.29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完成6.08亿元,影视娱乐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成长期。
“30亿元怎么来?就要靠从‘服务生’到‘董事长’的转型。”厉红亮说,在影视产业链上,横店集团也着手从影视拍摄基地的要素服务,转向了自行拍摄制作、院线建设等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建立起影视的产、供、销渠道。这为集团今后与世界对接,跟国外开展影视合作增强了实力,赢得话语权。
厉红亮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横店影视的转型还是要坚持两点,一是要让知名企业本地化,在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知名企业已经有不少,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保利博纳等等。这些知名企业一是看中这里的影视产业优势,二是这里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他们入驻,但他们真正的根还没有在这里。“如果‘横店影视’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的话,就不再需要优惠政策来吸引他们了。”厉红亮说。二是要让本地企业知名化。现在“横店影视”主打的就是三个方面,一是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二是浙江横店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三是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该学院从2008年秋季开始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序列,面向全国招生,现在在校生已经达到1900多名,开设专业15个,主要为“横店影视”输送人才。
就在横店致力发展影视产业,努力实现从“服务生”到“董事长”的同时,国内培育文化经济的热潮也一浪高过一浪,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
许多地方政府都看好影视产业,鼓励涉足这一领域。国家在取消了文化体制试点单位免3年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的同时,又面向全国以普惠政策鼓励影视产业发展,由此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就在上月底,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与浙江横店集团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建行省分行在额度授信有效期内,为横店集团提供60亿元融资。这无疑为横店影视注入了资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