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丨水下戲份怎麽拍?揭秘橫店影視產業園水下特效棚人工造浪

來源: 浙江日報
作者: 楊振華 朱凱迪 單冠定
日期: 2025-09-02

1.jpg (603 KB)

橫店影視產業園首個水下特效棚,近期開放試運行。橫店影視城拍攝基地由此覆蓋古裝戲、年代戲和水戲等全場景,實現了“水陸空”一站式拍攝。

這離不開棚內的“秘密武器”——造浪池,長24米、寬15米,包含6.5米深水區及2米、1.5米淺水區,能模擬深海探險、河湖嬉戲等場景。

水下畫麵是怎麽拍出來的?演員不會遊泳怎麽辦?浪是怎麽造出來的?近日,我們帶著好奇走進橫店影視產業園水下特效棚,親曆拍攝現場,並為劇組造浪。

2.jpg (253 KB)

造浪池裏吊威亞

根據劇組通告,當天15時開始拍攝,我們準時來到橫店影視產業園水下特效棚。

棚外道路上,已停著多輛運載服裝道具等的箱式大貨車。兩個電動直臂式高空作業平台,各自吊裝著兩組燈光,飛臂探入影棚造浪池上方。

造浪池旁,三三兩兩聚集著劇組工作人員。水戲導演、“驚蟄水戲”團隊負責人賈浩告訴我們,大家正在進行拍攝前的準備工作,今天的戲是船隻爆炸起火,劇中男女主角跳入水中,相互協助合力逃生。

劇組製片主任說,這是一部古裝懸疑輕喜劇,涉及少量水戲。他特地叮囑,男女主演、服裝造型、表演過程等隻能看、不能拍,不能有任何“劇透”。

簡單介紹後,大家各自忙開了。我們沿著造浪池走一圈,發現它跟泳池相似,不過池邊沒有溢水溝,池壁和池底沒有貼瓷磚而是漆成藍色,還分布著一排排預埋的金屬環扣。環扣直徑約10厘米,間隔約2米,大多位於水麵之下。

正好奇這些環扣做什麽用時,我們看到一男一女穿著潛水服跳進池中,兩人都浮在水麵上,似乎在等待指令。上前自我介紹後,我們詢問女潛水員:“你們是攝影師嗎?”對方答:“不是,我們來綁威亞的。”

我們不禁疑惑:“這又不是空中飛來飛去拍仙俠武打戲,在水下還要綁威亞?”正好在旁的賈浩走過來介紹:“你們看這些環扣,就是用來綁威亞的,攝影棚牆壁上、地麵也裝了很多,總共有500多個。通過威亞吊拉,可以控製演員在水中的位置,實現演員水下表演高效可控。出水威亞能讓演員拍攝更安全。這些環扣還可以用來固定或移動水下置景、道具。”

說完,賈浩手持話筒,通過水下揚聲器指揮潛水員在池底固定威亞點。

這時,水下攝影師穿上潛水服走到池邊準備下水,他告訴我們,自己從事潛水職業已經10多年,當天的戲不算複雜,預計在水裏待到半夜就差不多了,碰到水戲多的劇組,甚至會連續兩三個月每天泡在水裏很久。

3.jpg (78 KB)

可模擬百種浪潮

17時不到,我們突然聽到“撲通”聲,隻見兩個小夥子跳入造浪池,戴著泳鏡浮出水麵。終於要開始拍攝了?我們趕緊去找賈浩導演。

“現在是模擬拍攝,兩個替身演員預演水下走位,還有攝影師機位,都先過一過。替身演練後,就可以正式拍攝了。”賈浩跟劇組的現場對接工作基本結束,帶著我們重新在攝影棚內參觀,邊走邊介紹,“很多複雜戲份,單場戲可能就需要先花一天時間進行各方麵的預演測試,在開拍前盡可能消除隱患。”

正好到現場觀看拍攝情況的橫店影視產業園運營負責人包惠蘭告訴我們,棚內配備了休息室、淋浴房、辦公室、服化間等配套設施,全方位保障劇組人員的工作與休息,讓拍攝過程更高效便捷。池邊還有持證上崗的安全員,全程監控水下拍攝環境,保障人員安全。

賈浩指著攝影機防水殼說,它重達50多斤,可以兼容國際上多款攝影機機型。造浪池旁放著一隻手拉音箱,是水下音響係統的功放,一條防水線纜與功放連接到造浪池裏的傳聲裝置,使水下攝影師、演員和陸地工作人員,都可以聽到導演的指令。

造浪池設計了水循環和加溫係統,其功率是普通泳池的數倍。“泳池裏大家都是先淋浴再下水,相對幹淨。拍戲的時候,服裝道具都要沉入水中,對水質的影響較大。”賈浩說,造浪池水循環係統4小時完成一圈過濾淨化,以保證水質潔淨。

走進造浪池控製室,隻見這裏裝了3台造浪池風機。賈浩介紹,造浪就是通過風機“一呼一吸”形成浪,控製節奏、功率,可以形成不同的浪型。常規有排浪、突起浪、晶振浪3種模式,根據劇組需求,重新編程設計,可以模擬超過100種浪潮效果。如,浪高可以設置0.5至1.2米不等。

打開造浪機控製台,我們看到,屏幕上已事先輸入了本次水戲所需的“排浪1”參數,鼠標點擊選中,再點擊“造浪啟動”按鈕即可完成造浪。

4.jpg (119 KB)

一鍵造出一排浪

給劇組造浪,操作就一會兒,可準備工作並不容易,要做得非常周詳。

“水戲的大量工作,要在前期對接完成。像這次就一天的戲,兩個星期前劇組就已經跟我們對接了。”賈浩說,大劇組水戲多的,提早兩個月、半年甚至一兩年對接的都有,“大部分劇組沒有拍水戲的經驗,針對水戲的分鏡和情節設置,我們要為劇組提出一套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

自然水域內拍攝,天氣變化不確定,水流情況不穩定,演員水性不相同,各種不可控因素很多。水下特效棚裏的造浪池,可以破除這些障礙,其最大優勢是安全、可控,但有許多細節需要提前安排。

如,演員是否會遊泳、下水後敢不敢睜眼,需要固定多少個威亞位置完成表演,都要提前考慮;服裝道具下水後可能影響水質,事前要清洗;水下建築物搭建,要用玻璃鋼樹脂材質,如果使用石膏、水泥會有粉塵汙染水質;水麵爆炸的效果,要比較是用燈光模擬還是用真實煙火……

約18時,水戲預演開始。賈浩再次帶我們進入造浪機控製室。這場戲,隻需一陣排浪,浪高0.5米,波長4.5米,持續5分鍾。對講機裏收到總導演“來,浪起”的指令後,我們坐在造浪機控製台前,在技術人員指導下,用鼠標選中“浪種”表格裏的“排浪1”,再點擊屏幕底部的“造浪啟動”,身後3個風機立馬開始工作,隨後可以看見控製室外的造浪池,出現一波又一波的浪,波浪拍打池壁的聲音隨即傳來。預演一遍就過,個把小時後,導演指令正式開拍,我們又體驗了回“一鍵造浪”。

劇組拍到約23時收工,因為其他戲份都在水下,不需要造浪,我們提前離場。

包惠蘭介紹,造浪池試運行以來業務紅火,已接待《冰湖重生》《萬古最強宗》《聊齋》《紅塵四合》《良陳美錦》《她的瞳》等20餘個劇組,還有《偉大的長征》《1840》等多個劇組已在聯係使用水下特效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