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特別的一屆,CNCC2024在橫店盛大開幕,逾萬名計算機行業翹楚共話新質生產力發展

來源: 中國計算機學會
作者:
日期: 2024-11-24

10月24日上午,第二十一屆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24)在橫店圓明新園盛大開幕,本屆大會主題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計算引領未來”。逾萬名計算機行業翹楚參會。本屆大會邀請到了17位國內院士,800餘位國內外頂尖學者、企業技術精英,帶來特邀報告、大會論壇、138場專題論壇等活動。特別是首次設置了千人規模的超級論壇以及切合橫店影視產業特點的AI+未來影視的論壇等全新內容。

中國科協專職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CCF會士、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孫凝暉;CCF會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純;金華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健;東陽市委書記樓琅堅;浙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剛;浙江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蔣雲良啟動大會開幕!

640.png (991 KB)

ACM、IEEE CS、新加坡電腦學會、香港電腦學會等組織代表對大會召開表示祝賀。

大會首日通過CCF視頻號、愛奇藝、微博等平台對大會開幕式、特邀報告和大會論壇進行全程直播,全天觀看直播和瀏覽相關話題的總數據(含人氣值)超過2373萬。新華財經客戶端 、潮新聞客戶端 、金彩雲客戶端、歌畫東陽客戶端 、歌畫東陽視頻號對大會進行了轉播。新華社、科技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科學報、搜狐科技、浙江日報、金華日報、搜狐科技、AI科技評論對大會進行了報道。

組 2.png (4.45 MB)

CNCC2024組織委員會主席、CCF會士、秘書長唐衛清主持開幕式。唐衛清表示,這屆CNCC是最特別的一屆,這是我們第一次在一個鎮上、園林中、在室外召開萬人規模的CNCC,相信對大家也是一次全新的體驗。

640 (3).png (633 KB)

CNCC2024大會主席陳純院士致開幕辭。陳純院士講述到:我們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信息技術的進一步探索正引領著產業革新,計算是推動時代進步的關鍵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融入我們的生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們的共同的追求,而中國高質量發展所秉持的創新、綠色、協調和共享的理念與這些遠景不謀而合,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新質生產力的支撐,而計算無疑是新質生產力核心的靈魂。

本屆大會以發展新質生產力,計算引領未來為主題,旨在會聚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共同探討計算領域的新技術、新趨勢,為新時代的發展貢獻力量,進而推進中國乃至全球的高質量發展。

 

640 (4).png (642 KB)

金華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健代表金華市委市政府向參會嘉賓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衷心感謝中國科協、CCF等各方對金華的關心與支持。金華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心區城市,經濟穩健發展,特別是計算機關聯產業蓬勃發展,期待與參會嘉賓深化合作,共享機遇,共創輝煌。

640 (5).png (914 KB)

CNCC2024組委會共同主席、浙江大學副校長陳剛教授代表承辦方歡迎大家參加在大會。他講述了CNCC大會自創立以來已蓬勃發展的20年,從最初的14個領域擴展到現在的40個領域、130家技術企業參與,參會人數從400人增加到13000人線下注冊。計算機是浙江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培養了許多傑出的計算機科學家、企業家和工程師。期待與來自國內外的頂尖學者和企業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展美好藍圖。

640 (6).png (985 KB)

CNCC2024組委會共同主席、浙江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蔣雲良教授在致辭中講到,本屆CNCC匯聚了圖靈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國內外的頂尖學者、知名企業家等蒞臨,是一場精彩宏大的學術盛宴。相信大會必將團結引領計算機,搭建產學研創新合作平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640 (7).png (850 KB)

大會特邀報告

CNCC2024程序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教授胡振江主持特邀報告。會期3天的特邀報告將有18位海外內學術界的頂級學者以及產業界的領軍人物帶來精彩報告。

胡振江教授講到,教育、科技、人才是一體,我們第一個報告就是從教育開始,從計算機的教育發展開始。大會邀請到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康奈爾大學名譽教授、北京大學客座講席教授John Hopcroft教授。John Hopcroft教授是中國政府友誼獎的獲得者,同時獲得2023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John Hopcroft教授最近10年來一直致力於推進我國計算機科學人才教育發展與改革,在他的提倡和教育部的推動下,2021年底,計算機領域的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101計劃啟動。

640 (8).png (608 KB)

CNCC2024程序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教授胡振江

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康奈爾大學名譽教授、北京大學客座講席教授John Hopcroft作報告——《Proj 101 - Improving Education in China》。

他分享了“101計劃”的創建、內容和實施,以及對教育部資助大學計算機科學教學的積極影響。“101計劃”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一項築基性工程,期望通過“101計劃”的實施匯聚頂尖高校、頂尖師資等各方資源,以課程、教材、教師和實踐項目等基礎要素建設,來帶動教育教學係統改革,推動中國教育的發展。

640 (9).png (528 KB)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Michael I. Jordan的報告題目是《Inductive Biases for Robo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人工智能專注於一種範式,在這種範式中,智能存在於單個自主的代理中。在這種模式下,社會問題完全是次要的。然而,當AI係統被部署在社會環境中時,這種係統的整體設計往往是幼稚的——一個集中的實體為被動的代理提供服務並獲得獎勵。這種範式不一定是信息技術的主導範式。在更廣泛的框架中,代理人是積極的,他們是合作的,他們希望從參與基於學習的係統中獲得價值。隻有在符合代理利益的情況下,代理才可以向係統提供數據和其他資源。至關重要的是,智能在整個係統中與在個體代理(無論是人類還是計算機)中一樣多。這是一個在社會科學中很常見的觀點,我工作中的一個關鍵主題是將經濟學與計算和數據科學的基礎問題聯係起來。我將強調在這個三方接口中出現的一些數學挑戰。

640 (10).png (839 KB)

CCF會士、前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梅宏分享的報告是《大語言模型能否帶來軟件自動化的新機遇?》。梅宏院士回顧了軟件自動化的發展曆程,並探討了當前AI發展對軟件工程帶來的挑戰。他認為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的結合遠超預期,但仍麵臨諸多挑戰。

過去十年,他帶領自己團隊在深度學習+軟件工程方麵進行了探索,在AI輔助代碼生成或補全代碼方麵取得了一些原創成果。然而,大語言模型在代碼生成領域的應用仍受限,如對程序語言結構和語義的支持不足,代碼數據資源、特別是私域代碼數據的獲取和使用方麵也麵臨很多困難。他認為當前大語言模型的技術路徑並不適合程序代碼的處理和生成,需要結合已有的軟工技術和知識。在他看來,雖然大數據+深度學習提供了強大的資源和分析手段,但單靠這些還難以實現軟件自動化。他強調軟件承載著人類文明,必須牢牢掌控在人類手中,AI應作為輔助工具而非替代人類軟件開發者。

640 (11).png (843 KB)

CCF會士、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芮勇以《如何實現人工智能在現實場景中的落實》為題,分享了聯想在人工智能落地方麵的思考。他回顧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曆程,並指出其落地的不易。芮勇表示,要實現人工智能的落地,需綜合考慮數據、算法、計算和基礎設施四大要素,並提出采用混合框架來解決問題。他還通過大模型的例子,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如缺乏推理、規劃能力等,並提出需要結合其他學派和技術,形成一個更加綜合、混合的方式來推動人工智能的真正落地。芮勇還探討了混合算法、數據以及計算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三個關鍵問題,如何構建更精妙的體係架構、如何確保大模型在無人工引導的情況下沿正確方向發展,以及計算機體係架構的未來發展方向。最後,他表達了聯想希望與業界、學術界合作,共同打造一個混合式的人工智能框架,以賦能新時代的各行各業的願景。

640 (12).png (891 KB)

京東雲相關負責人報告題目是《從創新到實踐 讓大模型在產業裏先跑起來》,他分享了京東在大模型應用方麵的進展和思考。他指出,大模型在C端還未湧現出超級應用,但在B端已逐步鋪開。京東通過降低開發、推理成本和使用門檻,開放生態,以及確保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成功將大模型應用於多個業務場景,提升了工作效率並降低了成本。此外,京東還發布了言犀智能體平台,助力開發者快速搭建智能體,並提供了智能體編程助手JoyCoder以提高研發效率。京東致力於將大模型的應用向企業客戶開放,共同挖掘模型的商業價值,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用戶體驗。

640.jpg (136 KB)

大會論壇——《AI與未來影像》

大會論壇《AI與未來影像》由CCF會士、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智能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寶權,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道新聯合主持。電影是綜合藝術的巔峰,它將視覺、聽覺、文學等多種元素融為一體,創造出令人難以忘懷的體驗。而電影與計算技術的緊密聯係,使其在過去幾十年中不斷進化,產生了如數字特效、虛擬現實等諸多革新。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OpenAI Sora等文生視頻能力的出現,AI在電影製作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受到矚目,甚至可能顛覆電影創作的全過程。本次論壇邀請計算科學領域的資深專家,與影視導演、資深製作人等共同研討,就“AI與未來影像”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的觀點與經驗分享,回顧計算技術在數字影像發展中的重要時刻,探討AI時代電影工業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推動電影與AI技術融合的進一步探索。

640 (13).png (873 KB)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表達了對AI與未來影像討論的期待,並分享了《流浪地球第三季》中AI的使用經驗。

電影製作專家、工業光魔前CEO、數字王國的創始人、前CEO Scott Ross回顧了從模擬到數字再到AI時代的電影技術變革,並討論了AI對電影製作行業的影響。他認為,AI不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個智能體,能自我創造,將對行業帶來巨大衝擊。同時,他也提出了對AI發展的擔憂,包括可能取代人類工作、需要政府設立防護措施等。最後,他強調了技術人員在關心技術的同時,也要關心技術可能帶來的後果,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

640 (14).png (1016 KB)

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動畫研究院院長孫立軍教授回顧了從膠片時代到計算機時代,再到現今AI時代電影技術的變革。他展示了自己在不同階段創作的具有中國風格的水墨動畫、三維渲染動畫及全AI流程的測試片,並指出AI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電影製作中,如實驗影像、音樂、對白等。AI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動畫與真人電影的界限模糊,藝術家需不斷學習AI,與其共存並競爭。同時,他預測大電影商業模式將因AI而改變,鼓勵年輕創作者把握機遇。最後,他提到智能影像時代給電影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640 (15).png (990 KB)

電影《異人之下》的聯合導演夏鵬分享了他們利用AI技術重新製作電影片段的經曆,並表達了對AI技術助力電影創作的期待。主持人李道新教授則強調了計算機與影視之間的緊密聯係,並指出在AI時代,兩者將共同探索未來。孫立軍教授作為電影創作界和教育界的大咖,分享了他在AI與電影結合方麵的實踐和思考,強調了建立中國製片體係、降低電影票價、讓更多人看到中國電影的重要性。同時,他也提到了AI技術在電影創作中的應用,如解決藝術審美和風格多樣化的問題。夏鵬導演則進一步補充了關於AI技術與藝術家合作、保護藝術家風格和版權的問題。陳寶權教授作為計算機領域的代表,回應了電影人的需求,並強調了計算機與影視界合作的重要性。最後,各位嘉賓都表達了對未來AI與電影結合發展的期待和信心,並認為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期待更多的合作與創新。

640 (16).png (1.26 MB)

在圓明新園夏苑、秋苑同時舉行包括AI+影視創作超級論壇在內的50餘場精彩的專題論壇及活動。CNCC2024為期三天,在明後兩天裏,是同樣精彩的13個特邀報告、2場大會論壇,以及近百場專題論壇及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