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光影交織興產業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柳文 黃平
日期: 2021-11-30

地處浙江中部的東陽市橫店影視城內,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記者走進影視城廣州街上一處年代戲拍攝基地,劇組成員在不同的場景鏡頭前演繹,不時有遊客駐足觀賞、熱情參與,嘶鳴聲、打鬧聲不斷。突然間,一隊“騎兵”呼嘯而來。

“這些馬從哪來的啊?”有人好奇地問。很快,人群中冒出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人,興奮地告訴遊客:“馬是我的。”

202111301.jpg (66 KB)

他叫史清學,被稱為橫店的“車馬道具大王”。1995年,史清學從老家河南來到橫店創業,通過為劇組提供道具賺取租賃費。當時,劇組在拍攝古裝戲時,需大量古裝道具,尤其缺少馬匹。於是,他多方籌集資金,遠赴內蒙古、東北等地購買優等馬匹,精心訓練後,供給劇組使用。現在,他已有100多匹馬、約300輛老爺車,雇了六七十名員工。

史清學靠“招兵買馬”走上了致富路。但那時老家不少鄉親的生活依然困頓,史清學始終惦念在心。在他帶動下,2000多位河南老鄉來到橫店,有的在劇組幹雜活,有的做起道具、攝影等生意,先後脫貧致富。“一人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富。”麵對未來,史清學充滿幹勁,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讓更多人過上幸福生活。

202111306.jpg (158 KB)

全國各地的影視從業人員紛紛來橫店追夢。當地注冊群眾演員超10萬人,1.5萬多名劇組人員、6000多名影視行業工匠、7600多名“橫漂”演員長期在橫店居住。

“橫漂”紛至遝來,源自影視文化產業在橫店聚沙成塔。1996年,為打造電影《鴉片戰爭》拍攝場景,橫店投資興建了首個影視拍攝基地——十九世紀南粵廣州街,由此拉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序幕。此後,橫店借勢發力,陸續建成秦王宮、清明上河圖、明清宮苑等30多個大型實景拍攝基地和100多座專業攝影棚,促進了國內影視文化產業發展。

202111304.jpg (162 KB)

2019年3月,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成立,後又入選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目前,集聚區吸引了1500餘家影視企業入駐,涵蓋拍攝、製作、發行、特效、經紀等全產業鏈,成為全國影視文化企業高度集中的地區。今年前9個月,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實現總營收152.86億元,同比增長34.3%;接待劇組325個,同比增長37.1%。

“有了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人才、資本等要素加速匯聚,帶來更多影視文化資源、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東陽市委常委,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吳婉珍認為,影視產業成長壯大,既為“橫漂”創造追夢機會,也讓旅遊等第三產業日益興旺,會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旅遊飯”。

202111307.jpg (55 KB)

去年10月,橫店鎮尚倫莊村建起了攝影棚,主要用於劇組劇照拍攝、個人藝術照拍攝、短劇和短視頻拍攝等。尚倫莊村黨務負責人陳偉介紹:“攝影棚投入使用後,平均每月都有10多場拍攝活動。”

在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帶動下,橫店第三產業蓬勃興起,創造相關就業崗位近5萬個,占橫店鎮勞動就業總數的53%。據統計,橫店鎮居民年人均收入2020年達到6.5萬元。

202111305.jpg (122 KB)

村裏產業興起來,老百姓“錢袋子”也鼓了起來。“我一輩子都是農民,要做的就是為農民辦好事。”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說,自己一生做了4件事:造廠、造城、造景、造園,“其實,這是同一件事,就是為了讓橫店農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美好幸福,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在橫店,一大批正能量影視作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給全國觀眾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也滋養著當地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202111302.jpg (129 KB)

“電影《長津湖》的一些鏡頭就是在橫店影視城及攝影棚取景的。”為劇組提供拍攝器材租賃的橫店居民呂舜龍坦言,自己參與並見證這些高質量影視作品拍攝,本身就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洗禮,內心充滿了力量。

202111303.jpg (124 KB)

吳婉珍告訴記者,為鼓勵影視製作公司創作更多的正能量影視精品佳作,針對國家重點扶持的影視劇項目,重大革命曆史題材影視劇、謳歌時代精神的主旋律作品,橫店將給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扶持更多影視企業創作生產精品力作。在文化產業的繁榮中收獲物質財富,在光影交織的故事裏得到精神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