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日報 | 從橫漂到“恒居”,“橫漂村”裏守初心

來源: 金華日報
作者: 唐旭昱 季俊磊 孫媛媛
日期: 2021-02-05

臨近春節,依然還有很多劇組在橫店緊張拍攝,年輕男女懷揣夢想奔赴各大片場。素有“橫漂村”之稱的雅堂小區,位於橫店鎮核心區,因為房租便宜、位置便捷,租住著3000 多名橫漂,他們由此出發逐夢演藝圈:有人出於好奇,來體驗生活;有人期待被導演看上,一夜成名;有人看好影視行業,要在這裏紮根養老……在這裏,橫漂或許是電影中的路人甲,但從來不是自己生活中的路人甲,他們的故事時刻發生著。


A “橫漂食堂”吃一口熱乎飯

中午 11 35 分,穿著一身黑的小武拎著折疊椅,一臉精神地出現在“橫漂食堂”,這是他近一個月出工最晚的一天。

“很久沒在午飯時間見到你了,老樣子?”打菜阿姨熟絡地招呼。

“前幾日都淩晨出工,在組裏吃盒飯呢。”小武笑笑。

“老樣子”指的是12元的“橫漂套餐”,也是食堂員工與橫漂之間的默契。

小武拿了一葷兩素,找了個位子坐下,他身後的牆上貼著一句“雞湯”:肚子填飽了,才能有力氣去追夢。小武笑笑說:“很有道理,讀起來有觸動。”

類似的勵誌標語還有很多。

橫漂雖苦,夢想不負。

演技可以慢慢提高,肉必須趁熱吃。

越是一無所有,越是義無反顧。 

…… 

橫店影視城酒店管理公司餐飲管理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這些標語是致敬每個在橫店拚搏奮鬥的異鄉人,開‘橫漂食堂’的初衷就是希望他們有個好好吃飯的地方。”

出生於1994年的小武是四川人,兩年前來到橫店,在“橫漂村”租了間單身公寓。經過努力,他已經從一名群眾演員成為特約演員。

不到5分鍾,小武吃完飯,一路小跑趕到距離“橫漂食堂”100多米的橫漂廣場,和幾名年輕演員一起上了麵包車,奔赴夢想的片場開工。

20209月開張的“橫漂食堂”,供應一日三餐。這裏,成為反映橫漂日常的窗口。橫漂作息不定,有人半個月沒現身,可能是進劇組了;有人天天來,說明最近沒戲拍;有人長時間不出現,多半已經離開。

晚上6時,剛下戲的獨辰帶著小助理來到“橫漂食堂”,一臉疲憊。“很久沒來吃,懷念這裏的味道。”3年前,27歲的獨辰是帶戲來到橫店,一直幹幕後工作。20193月,他嚐試演戲,發展順利,如今已經拍了20多部影視作品。

戲約不斷,獨辰基本跟著劇組住酒店。不過,他租在“橫漂村”的公寓一直沒退。“不拍戲的時候就回來住幾天。”喝了口湯,獨辰繼續說道,“這裏是一個家,有安定的感覺”。很多人約他上北京,他還是喜歡留在橫店,一邊發展一邊生活。


B 在影視夢根據地 守一份初心

寒潮來臨前,“橫漂食堂”推出了新菜烤魚小火鍋。劉佳往裏加了勺辣醬,香氣四溢,熱騰騰的,有了家鄉的味道。

劉佳是湖南益陽人,在“橫漂村”做影視幕後工作。金鈺牛影視,在綠底黑字的店招上印著劉佳的手機號碼和大大的二維碼。招牌底下是一間十幾平方米的辦公室,被布置成茶室。劉佳嫻熟地煮水、洗杯子、泡茶,茶杯遞到麵前,呷一口在嘴裏,有一股麥子的香味順喉而下。

“這是大涼山的大麥茶,我在四川拍戲時帶回來的。”2018年夏天,劉佳帶著道具、服裝,領著20多名演員,從橫店出發,翻山越嶺,在大涼山待了一個月,拍攝網絡電影《江城花火》。

清晨五六點出工,次日淩晨一兩點收工,拉投資、跑現場、處理事務,最後電影在各大影視平台播出了。片末,他的署名是“燈光指導”。“幹幕後就是這樣,奔著喜歡才能做長久。去年電影在央視播出了,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從劉佳的眼神中,能看到堅毅的態度。

33歲的劉佳五官立體,濃眉大眼,較高的發際線讓他看著比同齡人略顯蒼老。一個上午,茶室裏來了三撥客人,溫州人楊朋和劉佳在“橫漂村”認識,互相談得來,正打算合作進軍影視培訓行業。

“樓上有好多他以前的照片,那時候頭發多。”楊朋口中的樓上,在這幢民房的四樓,一個十幾平方米的房間是劉佳影視公司的後期製作室。牆上貼了不少劉佳曾經當特約演員時的照片,頭發濃密,皮膚白皙。

“最初來橫店,誰不是帶著演員夢來的。”劉佳有些不好意思,在“橫漂村”9年,他從群演做到特約,又從台前轉到幕後,“這幾年,除了化妝師,什麽都做過”。

去年4月,他注冊成立影視公司,帶著十多個來自五湖四海的影視追夢人,斷斷續續拍了不少網絡電影和電視劇。同時,他們也承接宣傳片、影視製作、器材租賃、演員經紀等影視服務。“這個月我新招了一個編劇,26歲,以後我們可以自己出劇本了。”

隻身一人來橫店追夢,其間的辛苦劉佳沒有提。

“是怎麽堅持下來的?”

“勤快點,多交朋友。”

他給出的答案就7個字。劉佳不是沒有放棄過,兩度轉行後他還是回到雅堂。他說:“這裏就像是我的影視夢根據地,雖然拍戲要全國各地跑,但資源都在橫店。”


C 暖胃暖心 他們慢慢紮根

還有更多的劉佳留在“橫漂村”,這裏給了他們追夢影視的資源,以及生活的冷暖

“橫漂村”街頭,處處透露出生機:沿街小店生意興隆,影視公司遍地開花,出租公寓常年滿客……尤其引人關注的是一家名為“橫漂麻辣燙”的小店,人流不斷。

小店位置很好,離人群集聚的橫漂廣場約50米,麵積不大,店內隻有兩張長桌。“老公31歲,在橫店漂了8年,當演員是他的夢想,我無條件支持他。”店主毛成菲是貴州人,“橫漂麻辣燙”的店名有著特殊的寓意。她想讓像丈夫一樣的橫漂在小店裏吃到熱乎乎的麻辣燙,暖暖胃,暖暖心。

中午1230分,320來歲的小夥子走進店裏,習慣性地把桌子上沒有收完的碗筷摞到一起,用紙巾擦了擦桌上留下的湯漬,坐了下來。

“老板娘,3碗麻辣燙。”

“一碗清湯,兩碗加辣,多放香菜。”

“今天接到特約戲,給我們每人加兩串魚丸。”

“恭喜恭喜,今天魚丸免費送。”

毛成菲與他們之間的交流簡單親切,隻要是老客,一個眼神便能心領神會。“住在這裏的橫漂,很多人都喜歡來我這吃。”毛成菲的小店生意不錯,每天能淨賺上千元。

“橫漂麻辣燙”這樣的小店,在“橫漂村”還有很多:橫漂煎餅、橫漂便利店、橫漂大酒店……開店的大多是外地人,在這裏,他們慢慢紮下了根。

能在橫店站穩腳跟,毛成菲感謝房東。“剛來這裏開店時很艱難,房東不僅常來照顧生意,還借錢給我應急。”

對於這樣的溫情,今年32歲的橫漂趙小豹亦有感觸。趙小豹租住在雅堂文明路7號的芳華公寓,房間不到20平方米,裝修不算太好,設施也不算很新,但他自從住進來便沒有搬過家。趙小豹依然記得第一天搬進來時,房東楊華芳說的話:“住進來就是一家人,有困難盡管說。”

楊華芳在雅堂有兩棟房子,裏麵住著22名橫漂,基本上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她和丈夫做外貿生意,衣食無憂。“給橫漂多一些照顧,他們就能在這多待一段時間,離夢想也許能更近一步。”楊華芳覺得,讓橫漂安定下來,村子的發展也能越來越好。

楊華芳也收獲了橫漂租客的愛。在她家的儲物櫃裏,塞滿了各地土特產:甘肅核桃、新疆紅棗、東北木耳、遼寧山參、山東煎餅……“這些年輕人很有心,回老家過年就會給我帶些土特產回來。有時候我們一起分著吃,大家都歡喜。”

因為橫漂的到來,雅堂的發展也越來越好了。

2012年以前,雅堂單身公寓年租金5000 元一間的房間無人問津,近些年,一間單身公寓一年租金7萬元年供不應求,租房經濟已達700多萬元。雅堂小區黨支部書記金新倫說,目前小區還辦起橫漂食堂、橫漂大酒店等,集體經濟每年達400萬元,“等再過兩年,每個居民每年可以發到一萬元的生活補貼”。

夕陽下,金新倫看了一眼正在建設中的橫漂創業中心,會心一笑。

街上,橫漂的步子依然邁得匆忙。他們知道,回程後還有溫暖的大後方。


記者手記:從橫漂到“恒居”

記者從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以下簡稱:演員公會)了解到,目前在橫店注冊登記的橫漂已超過8萬人,其中常年“漂”在橫店的有 60008000人。雖然生活簡樸,但無礙於他們追逐夢想。一份盒飯,一句台詞,一個鏡頭構築了他們的理想與追求。

橫店,作為中國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誕生了很多奇跡,而美好之下,更多的是無數平凡章節裏的人們。2013年,雅堂小區注冊“橫漂村”的商標,“漂”在橫店的演員,大多數住在這裏,他們隻要找到演員公會掛號注冊,拿到演員證,最普通的群眾演員,每天在片場 10小時以內,能拿到120元,超1小時加12元,管兩頓飯。

走在“橫漂村”街頭,偶遇路人,不管其貌如何,都有可能演過幾十部熱門影視劇。或許是清宮大戲裏的太監宮女,或許是民國電影裏的乞丐捕頭,或許是戰爭劇裏的士兵長官……隻不過,他們在其中要麽全程無台詞,要麽隻能在麵對主角時喊上一句。當然,也有部分人可以演到特約或角色,那樣台詞就會多一些。

像小武、獨辰、劉佳、趙小豹一樣在橫店追夢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在這裏,他們有舞台可以追逐夢想,也有溫暖的後方給予他們追夢的力量。橫漂廣場、橫漂食堂、橫漂創業中心等硬件設施圍繞他們的夢想建立起來,有年輕的橫漂告訴記者:“橫店給了我歸屬感,我打算在此安家,做一名新橫店人。”

在橫店萬盛街頭,既可以看見古裝扮相的精彩表演,也可以看見街唱網紅或音樂愛好者、專業歌手、舞者等帶來的摩登潮流。橫店包容的沃土滋養一批又一批逐夢影視的異鄉人。在時代發展大潮中,敢夢敢闖敢幹的橫漂正在打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也讓這片影視之地愈發充滿生機。

“橫漂村”實實在在的發展就是最好的見證。在這片年輕人聚集的影視熱土上,橫漂與“橫漂村”彼此成就。對於這幫年輕人來說,從橫漂到“恒居”,夢無止境,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