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徐文榮的風雨人生——為橫店百姓辦實事,是他始終堅守的信條

來源: 浙江日報
作者: 傅穎傑 楊振華 嚴粒粒 陳亞君
日期: 2020-12-10

近日,“橫店美好生活之路”座談會暨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口述創業史《風雨人生》再版首發儀式在橫店舉行。

《風雨人生》不僅是一部接地氣的傳記作品,也生動刻畫了徐文榮這位老一輩農民企業家富有情懷的創業曆程,以及其大膽發展文化產業,並投巨資發展公共教育和醫療等,帶領橫店百姓追求共同富裕的故事。

回望過去,這位86歲的老人說,為橫店百姓辦實事,是他始終堅守的信條。


拚盡全力讓橫店發展起來

橫店位於浙江省中部的東陽市南鄉,這裏三麵環山,一麵臨水,人均耕地麵積不足半畝,自然資源十分匱乏,曾經交通不便,經濟落後,鎮裏隻有一條街,百姓幾乎全靠種地為生。當地曾流傳著“有女不嫁橫店郎”的歌謠。

今天,橫店是“影視文化名城、休閑夢幻之都”,全國1/4的電影、1/3的電視劇、2/3的古裝劇均在此拍攝。橫店還是“工業強盛、文化領先、城市優美、百姓幸福”的現代化小都市。2019年橫店的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3萬元。

目前,橫店集團旗下擁有6家上市公司、200多家生產和服務型企業、5萬多名員工。2019年,橫店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50.7億元、貿易出口額102.4億元,上繳稅收46.7億元。

巨變的背後,少不了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的身影。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以徐文榮為代表的橫店農民企業家,以“拚命三郎”的創業精神,辦起了一個又一個工廠,一步一個腳印,開辟了橫店農民脫貧致富的道路。

“我40歲開始創辦真正的企業。那些年,我辦過許多家工廠,雖然許多工廠關掉了、垮掉了,或者並轉了,但是,留下來的,都發展壯大了。”徐文榮說,他從辦企業開始,就抱定一個宗旨:多辦企業,多賺錢,多為老百姓辦好事。

企業家的吃苦耐勞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1975年底,接連下了兩天的鵝毛大雪,天寒地凍,火車停開,徐文榮被困在了杭州。但因為有要緊事,他又必須趕回橫店。他在杭州火車站從中午等到晚上,又等到半夜,腳都凍麻了,也不敢離開。總算在下半夜等到火車通車,淩晨回到義烏站,徐文榮又發現義烏到東陽的班車全部停開了,無奈他隻能走回東陽。

深一腳,淺一腳,跌倒,爬起,又跌倒……一路不知摔了多少跤。從早上走到下午4時半,獨自踏雪走了18公裏的路,徐文榮終於到了東陽。到了東陽後,他又從朋友處借了輛自行車,騎一陣,推一陣,又跌跌撞撞走了18公裏的山路,直到晚上10時多,才終於回到橫店……

“他的腳步,曾經那麽矯健,他的嗓音,曾經那麽洪亮,他的手,曾經那麽堅定有力。但是,40多年過去,走過86年‘風雨人生’的徐文榮,腳步蹣跚了,嗓子沙啞了……”近日,當徐文榮這位在全國都享有盛名的傳奇老人,走進“橫店美好生活之路”座談會暨《風雨人生》首發儀式會場時,有熟悉徐文榮的記者表達了這樣的感慨和敬意。


搞工業還是搞影視,曾經麵臨抉擇

橫店曾經也徘徊在曆史的窗口,不過騰飛的機遇被徐文榮牢牢抓住了。

1996年,為支持著名導演謝晉拍攝迎接香港回歸的曆史巨片《鴉片戰爭》,橫店僅用了3個多月時間,就建起了一個占地319畝、有150座各類建築、總建築麵積6萬平方米的“十九世紀南粵廣州街”拍攝基地。

《鴉片戰爭》公映後,橫店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到橫店來拍攝的影視劇組開始多起來,遊客也越來越多。

在此之後,大導演陳凱歌也帶著籌備了8年之久的曆史大片《荊軻刺秦王》慕名前來,他找到徐文榮,說因為主場景“秦王宮”的建設而陷入困境的事情。徐文榮聽了介紹後,當即拍板:“好吧,到橫店來,我們幫你建。”此後,橫店用時8個月,建起了總建築麵積11萬多平方米的秦王宮係列建築群以及同時期的燕國王宮華陽台。

越來越多的導演、製片人來到橫店,希望橫店幫著建拍攝基地。“那個時候,秦王宮還沒完工,香港街、清明上河圖、橫店老街等又相繼開工,許多項目都是交叉平行進行。這樣一來,橫店集團領導班子中有人就認為對工業這條線重視不夠,下麵工廠的領導,也認為他們被冷落了,有意見。內部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議論和看法。”徐文榮說。

當時影視拍攝基地的投入一般都比較大,回收周期比較長,加上國內各地影視拍攝基地的經營普遍陷入困境,不僅集團內部有人擔憂,連徐文榮的老伴也勸他,這麽大歲數了,少搞幾個,把現有幾個拍攝基地和景點經營好就好了。

徐文榮為此背上不小的壓力,但他還是堅持幹。他說自己的想法是,橫店影視城必須盡快形成規模優勢。“國內許多影視基地,死就死在場景單一,沒有規模。橫店影視城要想生存下去,要想發展,就要盡可能滿足各類劇組對各類場景的拍攝需要,要讓劇組進到橫店後,所需的場景都能在這裏找到,不需要轉場,還要發展和完善對影視拍攝的各項配套服務。”徐文榮說,他當時就提出,橫店影視城發展的目標,就是讓導演帶著本子來,帶著片子走。為了統一內部思想,徐文榮還組織集團全體中層以上幹部在金華賓館召開了為期2天的“橫店集團二次創業研討會”,闡述第三產業的潛力以及集團未來的發展定位。

經過兩天的會議討論,最終大家接受了徐文榮的想法和思路,提高了對影視文化產業的認識,東陽市和橫店鎮黨政領導也明確表示對此支持。事後,徐文榮評價這次會議,對橫店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是千方百計多創造就業機會。隨著工業企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有不少人被擋在了工廠門外,我就大力發展影視文化產業和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這樣,就能使每個人都有賺錢的機會,都有致富的可能。”徐文榮說。

至今,橫店已先後建起了30多個大型影視實景拍攝基地和130多座大型高科技攝影棚,構建了從影視基地、影視服務、影視娛樂到院線影城、影視製作、影視教育的產業鏈,贏得了“中國影視夢工廠”的美譽,踐行著文化自信、文化繁榮、文化高質量發展的理念。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來橫店旅遊人次再次突破1900萬。此外,橫店通過發展影視文化產業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相關就業崗位近5萬個,占橫店鎮總勞動就業總數的53%


橫店百姓富起來,是他不變的追求

徐文榮說,為橫店百姓辦實事,是他始終堅守的信條。

回顧橫店集團40多年的發展曆程,徐文榮在創業過程中一直以推動橫店新農村建設、城市化發展、解決橫店“三農”問題為己任,強調企業的真正價值在於實實在在的社會擔當。

“我這輩子做的事,就是想要改變橫店,讓橫店的百姓都富起來,都能過上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幾十年下來,橫店的變化有目共睹。”徐文榮在書中寫到,“老百姓生活富裕了,對環境、衛生、教育、文化等等,就會有更高的需求,對城市化的願望就更加迫切,於是我們就投入大量資金,修路、造橋、治山治水,辦學校、建醫院、造公園、建影劇院、造體育館,建汙水處理廠等等。”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橫店集團先後投入100多億元,建設公路、橋梁、隧道,實施南江兩岸及支流治理工程,建成橫店客運中心、自來水廠、汙水處理廠,惠及全鎮及周邊20多萬人。橫店集團還用近10年時間,完善了從幼兒園、技校、高中、大學的教育體係。

除此之外,橫店集團還投資了橫店文榮醫院、金華文榮醫院等醫療衛生事業。近幾年,橫店集團還投巨資進行了配套項目建設,橫店通用機場已實現通航,其倡導並主推的杭溫高鐵等項目也已獲批。

“有經濟學家來橫店考察,對我們的做法不理解,我說,不但要當好企業的企業家,更要當好一個社會的企業家。”徐文榮說,通過數十年的努力,橫店實現了“農村工業化、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的夢想,變成了繁華的、現代化的城鎮典範。

2018年,多部門聯合組織調查的“橫店幸福指數研究”結果顯示,2017年橫店農民住房、醫療、保險保障等指標和滿意度,已經基本達到現代化程度水平,橫店人感覺“很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比例占90%以上。

在書中,徐文榮還講了幾個有趣的小故事。2000年,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把徐文榮排進了中國50位富豪第8位。“後來他到橫店來了,我對他說,不知道你的數據是從哪裏來的,如果說橫店集團,那遠遠不止你公布的這點資產,而我個人的資產又沒你說的那麽多。我們企業的資產是員工共同所有,不是我個人的。從那以後,這個排行榜就再也沒有出現我的名字。”徐文榮透露,後來胡潤又搞了一個中國慈善榜,第一次把他排進去了,第二次又來,被徐文榮直接拒絕。徐文榮認為,好事應當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總結自己的人生,徐文榮形容是“苦難童年、風雨青年、奮鬥中年、成功老年、傷感暮年、勞碌終年、夢圓晚年。”

在再版中,《風雨人生》一書增寫了“夢圓晚年”一章,作為口述實錄的壓軸。這是因為,隨著黨和國家對文化強國越來越重視,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提出,徐文榮的圓明新園夢成為現實——僅用5年時間,橫店圓明新園便建造成功。

“八十年風雨人生,徐文榮的人生經曆,足以稱得上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希望用這本書,讓大家記住這位銳意改革、不斷進取的智慧老人。”口述整理者孫是炎說。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