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影視人如何挺過“倒春寒”?

來源: 浙江日報|
作者: 嚴粒粒 沈聽雨 杜倩倩 蔡鳳 趙菡萏
日期: 2020-04-20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影視行業按下了暫停鍵。業內人形容,原本期待的“小陽春”反而變成了“倒春寒”。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對於影視行業來說,當下既是危局又是變局,關鍵是看如何破局。

隨著疫情形勢轉好,相關企業逐步複工複產。3月底,記者來到浙江省乃至全國影視產業鏈最完整的橫店,通過走訪產業園、影視基地、製作公司、影院等地,一探行業步向春天的路徑。


【前端】劇組

“外地的朋友都羨慕我們開工得這麽順利”

劇組是否開工?拍攝基地是否冷清?這些都是衡量影視行業是否恢複的信號。

329日午後,橫店影視城明清宮苑一角人來人往。廡房被改造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北京胡同模樣。一邊,演員正在四合院裏拍攝;另一邊,工作人員在房外檢查報刊欄的張貼情況。

這是電視劇《媽媽在等你》正式開機第二天的工作場景。此前,劇組原定37日開機。2月中旬起,橫店影視城有序複工。該劇也是自127日橫店影視城宣布暫停劇組拍攝活動以來,第一個開機的新劇組。

“這時候還能拍戲,真是太好了!”休息時分,演員方芳感歎。製片人孫雁南也珍惜複工的來之不易。“多虧橫店有足夠完善和係統的服務,拍攝效率雖然不比以前,但比預估好太多。在外地的劇組朋友都羨慕我們這麽順利。”

孫雁南介紹,所有劇組人員314日抵達橫店後,在影視城安排下,全組人都做了核酸檢測、拍了CT,在指定酒店隔離14天後就獲批複工了。現在每個人都有專屬二維碼,可以查行動軌跡和人員信息。

此外,劇組自購了大量消毒液、耳溫槍、口罩等防疫物資,並每日3次消毒拍攝場地;為減少交叉感染機會,劇組不食外賣,自帶廚師,並要求所有人員自帶飯盒;為保證全組200多人間隔用餐,劇組自購桌椅,並安排人員分時段用餐。“現在每個人都變成了‘潔癖’。”孫雁南調侃道。

確實,劇組最怕的就是停工,一旦停工,“每天損失幾十萬到上百萬”。《媽媽在等你》疫情前尚未開拍,盡管要“多花錢請雙倍的工人置景搶時間”,但損失和開工一半又停下來的劇組相比,算是小巫見大巫。

作為全國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急人所急,想了不少方法幫劇組一起扛起這座成本的“大山”。

疫情期間,拍攝基地和攝影棚費用全免、酒店住宿費減半、為“橫漂”發放每人500元補貼、聯合49家相關配套服務公司以市場最低價提供租賃……連日來,多項幫扶措施先後實施。橫店影視城董事長桑小慶預計,“為劇組減免費用超過4000萬元。”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管委會、東陽市財政局、東陽市金融辦也聯合發布了10條幫扶措施,涉及貸款、減稅、減租、法援等多個方麵。

網劇《夜凜神探》,就是拍攝到半途突遇疫情,現在也已經恢複拍攝多日。製片人程子瑞說,在意外獲得大力度補助後,劇組尚有餘力,他們還從遼寧自購10噸大米捐贈湖北。

疫情期間,滯留在橫店的劇組多達30多個,不算“橫漂”,僅劇組成員就有五六千人。目前,當初沒有就地解散的劇組已全部開工,共計20多個,還有40多個在籌備中;橫店影視城旗下所有20多個高標準攝影棚今年的拍攝檔期均已約完。

不過,橫店影視城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永清認為,疫情還是會給橫店帶來不小的損失,預計“全年入駐劇組總量會減少5%10%”。

尤其是,影視劇拍攝人員進進出出,流動量很大,不利於疫情控製。大部分劇組表示,考慮安全因素和成本控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盡可能減少跨區域的轉場拍攝和工作對接。

“但是危和機是共存的。”趙永清給記者展示了“雲看景”係統。酒樓、劇院、會館、街道……屏幕上,年代戲基地內的十多個區域,手指輕點,一覽無餘。這個2019年就投用的係統,在疫情期間大顯身手。劇組前期可以省掉許多來回奔波的辛苦和安全隱

“滿足遠程勘景需求的數字景庫隻是眾多服務之一。這裏的全產業鏈布局和一係列配套服務,對影視製作來說,高效又劃算。因為明星集中,還帶動這幾天的廣告拍攝量猛漲。”

趙永清透露,“甚至有劇組告訴我,別的影視基地說 ‘隻要橫店複工,我們就複工’。”

挑戰中方顯真章。從某種程度上,經此一役,橫店的行業標杆位置反而更加凸顯。


【中端】製作

“疫情是危機,但也是催化劑”

橫店能穩住影視產業的巨輪,不易。

製作公司看似隻要有設備就能在辦公室開工,這次也沒能獨善其身。“甲方沒有劇,我們乙方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登陸“新三板”的紅點影視總裁丁善軍難免發愁。公司224日複工至今,產能不足去年同期一半。

紅點影視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雲計算機機房、三維動效製作區、特效製作中心、後期合成中心、影視後期技術研發中心、聲效混錄棚、特效攝影棚等先進設施。

由於“承接的電視劇、網劇,數量上還是大於電影不少”,丁善軍時有“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感:“我們有媲美好萊塢影視技術水平的4K-3D影視生產線,但電視機甚至手機並不需要這麽高質的畫麵。”

不過,透過“黑天鵝”,不少業內人士看到了站在門口的“灰犀牛”。

“相比電視劇製作,電影以往是浙江的短板。但疫情將是加速電影工業化標準體係建設的催化劑。”結合全省打造全國影視產業副中心的進程,省影視產業調研專家組專家郝昕著重提醒。

他介紹說,去年,《流浪地球》名聲大噪,連帶拍攝此片的青島東方影都也紅了起來。橫店影視城與之可謂對手,也在相互學習。郝昕曾一度擔心橫店“尾大不掉”。“青島靠近北京,有一定的地緣優勢。而且東方影都在此之前是一張白紙,推進電影工業化體係布局確有優勢。單說電影製作,橫店想要對標東方影都,一定要下狠心走出舒適圈。”

居高觀遠。橫店從2016年起就開始了電影產業布局。20186月動工的橫店影視產業園項目,設有29個國際標準高科技攝影棚,包括一座全球麵積最大的攝影棚。

進度顯示,今年5月底即將完工兩個棚,10月底完工14個棚,全部項目計劃2022年完工。“前兩年,劇組選擇橫店往往是為了這裏豐富的實景,將來,可能就是為了橫店的攝影棚而來。”趙永清透露,王家衛導演的《繁花》的電視劇版和電影版工作組預約了橫店6個高標準攝影棚,5月即將入駐。

他說:“實景拍攝的開放程度高,人群流動性、聚集度也高,受外因幹擾自然大。電影大多在數字影棚裏拍,大門一關,人員好管理,也不擔心內容泄密。”

不僅是影棚和器材等硬件基礎,技術端口的軟件也在加速跟上。

“製片人管理係統”是紅點影視自主研發的線上視頻剪輯係統。幾天前,紅點影視董事長施雄廣剛和中國移動測試了5G技術下的文件傳輸情況。“導演、剪輯師、編劇們不用碰麵,在手機上就能看到電影畫質,並且同步完成交流和製作。”

相較軟硬件設備,人才是令人擔憂的地方。“電影專業人才不是缺,是奇缺。”施雄廣直截了當,“我們現在所謂的‘人才’不過是流水線作業工,光會擰螺絲,不會做機器。”

“工業體係講究每個環節都要有標準。我們的電影生產整體上依然是小作坊化、經驗化。拍什麽角度都要導演手把手教,溝通成本太大。” 施雄廣原本從事智慧城市相關工作,因為在影視行業發現虛擬現實專業的應用場景才轉了行。幾年過去,他發現行業技術的進步更加暴露了人才的缺乏。

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管理辦公室綜合部部長、財政金融部部長陳遠京介紹說,橫店已經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要盡力為全國影視文化產業提供高端人才支撐。

記者了解到,除了現有的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列入浙江省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規劃的橫店電影學院正在籌建中。“學校為本科製、中外合作辦學,現已和上海戲劇學院完成簽約,近1000畝土地也已落地,今後將在電影創意、電影製作、藝術設計、影視文化產業等方麵培養高素質應用人才。”同時,橫店的編劇村、製片人村、導演村“三村”項目也箭在弦上。

這座“吃盡”電視劇拍攝紅利的小鎮,也在進一步加速電影產業的未來布局。


【終端】影院

“今後最大的對手,是我們自己”

影院是鏈接消費端和生產端的樞紐,是整條電影產業鏈中的最後一環。全國公共文化場所停業、影片撤檔……疫情究竟是“絆腳石”還是“試金石”?

上市公司橫店影視的主營業務就是院線發行、電影放映等,截至2019年末,旗下擁有451家已開業影院,銀幕2780塊。古民居橫店電影城是橫店鎮兩家影院之一,共設有6個放映廳,846個座位,算是一個中型規模的影城。

記者329日走進影院時,大廳熄著燈,空空蕩蕩。“完全零收入,甚至要倒貼。”資金是擺在經理馬金輝麵前最直接的難題,“不管放不放電影,我們都要支付機器定時維護、員工工資、消殺開支、房租等費用。”

橫店電影城是如今浙江各地電影院的一個縮影。浙江是電影消費大省。123日起,全省754家電影院停營至今。據估算,與去年同期相比,123日到430日的全省影院損失約為10億元,涵蓋票房、賣品、廣告、固定資產投入等。

但各家影城沒有坐以待斃,想方設法開啟“止損”模式。“影院原本購置了大量食品準備春節期間銷售。現在,我們把不易過期的零食以成本價消化,也呼籲員工做‘微商’在朋友圈賣。容易過期的爆米花原料和賣家協商退貨。”馬金輝說。

同時,橫店影視3月起開始預售包含了許多優惠的看電影福利包。這顯示出影院已經開始未雨綢繆。

政府也在協助影院過難關。浙江近日印發了《關於積極應對疫情推動文化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安排1000萬元對因受疫情影響停業的電影院、線予以適當補貼”。同時,省人力社保廳等也聯合下發通知,階段性減免企業單位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補貼,隻補得了一時。疫情過後,影院的恢複期多長?新片源何時有?觀眾何時願意消費?有多少同行會就此退場?對於這些問題,就長遠發展來看,受訪中的業內人士仍然保持樂觀:疫情撇掉了早年無序進場的資本,能熬過來的都有硬本事。

在影院從業者中,一個熱門話題依然是春節檔電影《囧媽》,它從院線大銀幕突然轉投網絡免費放映。郝昕也指出,熬過來的影院在疫情後的自我升級革新是當務之急。“家裏買個投影設備也能成為‘私人影院’。要想方設法讓觀眾願意進電影院才行。畢竟網上資源也很多。”他在認同網絡不可取代影院具備的社交性和觀影體驗的同時,提醒技術給傳統行業帶來的挑戰。

橫店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義兵同意這個觀點:“線上播放的紅利是短暫的。今後最大的對手,一定是影院自己。”

張義兵對影院的未來並不悲觀,他覺得線上線下各有優勢。到電影院來就是要觀眾體會到線上無法感受到的體驗。2020年,橫店影視仍計劃加大對“橫影巨幕”、杜比全景聲、全激光放映設備等的投入,增加特色廳、主題廳、點播廳等的建設。

他認為,更重要的是,未來影院還應該要和觀眾建立深層次的聯係,比如打通線上線下平台,對影院的場景重新定位,讓影院不僅僅是大家坐在一起看完電影就走的地方。當然,這需要影院在設備投入之外想得更多,做得更多。

浙江省電影放映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葉鋒同樣相信,文化消費的向好趨勢不會變。在此前提下,疫情後的電影產業或會有一場上下貫通的變革。他回想起2003年上半年,“非典”給影視行業一記重拳。下半年,國家連發3個新規定——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等環節,基本向社會開放;大大放寬中外合拍影片的限製;進一步放寬審查,降低拍攝立項的審批條件,同時下放了放映審查權限——為中國電影產業的開放和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

春暖花開終有時。影視產業鏈上各個成員,若能攜手共同跨過眼前這道坎,整個行業會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