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媒體盛讚橫店影視文化產業
隨著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主流媒體將目光聚焦橫店。近日,新華社、中央電視台、《新華每日電訊》、《農民日報》、《浙江日報》、上海《文匯報》及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紛紛報道,盛讚橫店影視文化產業。
12月4日,美國《紐約時報》以中英文版的形式刊發了題為《王朝、抗日、宮鬥:橫店影視城的幻想世界》的文章。文章用大量的筆墨和圖片聚焦橫店,著重展現了橫店大氣磅礴的明清宮苑、廣州街·香港街、明清民居博覽城等影視基地,充分肯定了橫店對中國影視產業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文中表示,在今天的中國,如果想拍曆史戲、抗戰戲、宮鬥戲等,很有可能得來橫店。“盡管中國還有其他影視城——如上海影視樂園。但隻有在橫店,你才能找到秦王宮或是北宋都城的真實再現”。“電影製作模糊了現實和幻想的界限,在這一點上,橫店影視城可以說比全球範圍內其他地方做得更好。”
近年來,中美影視交流越來越頻繁,合作更加緊密。據了解,美國迪士尼公司的職員於近日第三次到訪橫店,並最終決定將在橫店投資最大的電影拍攝基地。從最初拍攝《鴉片戰爭》《荊軻刺秦王》等國內大片,到輸出《木乃伊3》《功夫之王》等國際大片,橫店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好萊塢”。
12月5日,《文匯報》在頭版轉要聞版刊發了題為《橫店:從零建起的“東方好萊塢”》的報道。文章重點描繪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完善的配套服務體係以及橫店不斷推進“鎮區景區化、景區全域化”的發展情況,通過對橫店黨政負責人、社區負責人、影視從業人員等的采訪來解讀橫店。
“橫店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有日臻完善的演員公會、道具及服化、後期製作等配套服務體係。”“凡來過的人,都會為這裏的景象和規模以及完整的產業鏈所震撼。”文中對橫店進行了高度評價。
從1996年為支持謝晉導演拍攝《鴉片戰爭》而用三個月建起南粵廣州街開始,經過20餘年的發展,橫店已經逐漸建成了二十幾個跨越幾千年曆史時空,匯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幾十座現代化攝影棚。
目前,橫店累計接待劇組2000多個,累計輸出影視作品5.4萬餘部(集)。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9月,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入區企業出品或聯合出品的電影票房為144.28億元,全國票房排名前十的國產電影中有9部出自這裏,真正實現了讓劇組“拿著本子來、拿著票子走”。2017年,橫店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87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50億元。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製作的18集電視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12月2日起每天在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播出,12月3日至20日晚間21:18央視財經頻道重播。集中展現改革開放40年橫店發展成就的《百花齊放春滿園》已於12月7日晚播出。
該紀錄片以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曆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曆史性變革為基礎,通過選取我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變遷故事,充分呈現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宏偉實踐。橫店集團創始人、橫店四共委主席徐文榮,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第一代鄉鎮企業家、橫店發展的領路人,親自參與並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
據悉,《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紀錄片展現了107個典型的改革故事,攝製組采訪了183位改革的親曆者、參與者、見證者,還挖掘了大量曆史素材,用40年來的時代歌曲、影視作品串起了一段段改革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