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店圓明新園:兩位八旬老人的“中國夢”

來源: 橫店集團傳媒發展中心
作者: 李堅強
日期: 2016-09-01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誰說八旬老人就不能有夢想?徐文榮、張先春兩位八旬老人用勤勞智慧的雙手托起了中國圓明新園之夢,這是自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劫掠焚毀北京圓明園以來中華民族的百年圓夢。

“牛人張大帥”

  張大帥,本名張先春,1937年出生,屬牛,自號犇牛。大帥之名為導演陳凱歌所起,誰知一叫成名,熟悉的人都親切地尊他一聲“大帥”。大帥長得魁偉英武,雖一把年紀可走路辦事依然虎虎生風。他出生於合肥官宦之家,祖父曾任清末山東巡撫、京兆尹(民國初期北京市市長)、甘肅督軍。深厚家庭背景,對他一生產生重要影響。
  說他“牛”,自有“牛”的道理。20世紀50年代,大帥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從影40餘載,致力於中國電影美術事業,先後與我國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名導合作,參與拍攝了近60部經典影視劇,是我國資深的電影美術師。
  但他真正的“牛”還在後頭。1996年,他作為謝晉導演電影《鴉片戰爭》拍攝基地“廣州街”的設計者來到橫店,結識了橫店集團老總徐文榮。隨著《鴉片戰爭》一炮打響帶動了橫店影視旅遊,徐文榮想大搞影視文化旅遊,但如何搞,心中沒底。有人推薦了大帥。徐文榮當即赴京求賢。見麵後大帥提出退休後曾答應回合肥老家搞影視文化旅遊。在徐文榮的再三懇請下,出於回報橫店對《鴉片戰爭》的支持,同時也為農民企業家徐文榮的真誠和做事魄力感動,豪俠仗義的大帥終於答應到橫店。所謂英雄識英雄。兩人相見恨晚,立即推心置腹地交換起意見來。針對橫店沒有資源可供旅遊的實際,大帥提出了他的思考,這就是著名的“影視是手段,旅遊是目的,文化是靈魂,形成規模,營造中國好萊塢,加強專業化管理,本子進來片子出去”的“隆中對”。這段前瞻性構想,正合徐文榮心意。徐文榮當即拍板:“就按你說的辦!”徐文榮馬上委任已經60歲的大帥為橫店造景總設計師、藝術總監。橫店自此有了“影視臥龍”。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大帥如年青小夥一樣,鬥誌昂揚毅然離京奔赴地圖上還沒標名的橫店。
  徐文榮自有了大帥,影視旅遊藍圖得以大展。1997年,大帥把橫店介紹給急於“造(秦王)宮拍戲”的陳凱歌,8個月後,巍峨壯觀的秦漢第一宮秦王宮在橫店告竣。1998年,由大帥總設計的清明上河圖景區建成開放,創下全國諸多宋城多項之最。2000年,大帥設計的江南水鄉,贏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橫店有個江南水鄉”的美譽。2003年,他規劃設計的橫店花木山莊對外開放營業。2005年,他設計的橫店明清宮苑曆經5年建設終於全麵竣工,自此奠定了橫店影視城在業界的龍頭地位。2006年,大帥規劃設計的明清民居博覽城對外開放……至此大帥在橫店一呆十年。“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橫店獨好”,徐文榮在大帥的輔佐下,愣是將沒有名山大川、不靠海臨湖、沒有旅遊資源的橫店巨變成了中國好萊塢,遊客向往的最佳目的地,全球最大規模影視拍攝實景基地,享譽中外,為中國影視文化事業和橫店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006年,大帥70歲,他以為自己可以告老還鄉,幹點喜歡的事情去了。可是有一天,徐文榮派人來請他去談一個夢……

“奇人”徐文榮

  “大帥,我在做一個很大的夢,橫店要造圓明新園,北京圓明園專家也來要求我們造,你說好不好?”徐文榮問大帥。
  “老板,好啊!這是多麽夢寐以求的事啊!”大帥立馬回答。圓明園,大帥很熟悉,1982年香港導演李翰祥拍《火燒圓明園》,他曾協助此片的設計,那時就和圓明園建立了感情,資料上有些老底,橫店造,不但增新景,擴影響,更可以吸引全國、全世界遊客。最重要的,國衰園毀,盛世興園,今天一個中國農民要重現她昔日的輝煌,這是多麽了不起的事!
  “可能有很多人反對,你怕不怕?”徐文榮盯著大帥。
  “不怕,做好事怕什麽。”有著牛勁虎膽的大帥回答很幹脆。
  “身體怎麽樣?”徐文榮又問。
  “能吃能喝,沒什麽問題。”大帥拍拍胸脯。
  “好,但項目重大、事關重要,也要去醫院全麵檢查一下”,徐文榮說,“我今年72,比你大2歲,家人反對我,怕我身體吃不消,醫生告訴我再幹個10年20年都沒問題。有10年,圓明新園肯定在我倆手裏造起來了。”徐文榮充滿著必勝信心。
  徐文榮接著告訴大帥,造圓明園,錢從哪裏來,土地怎麽解決,設計工藝怎麽辦,這三樣是關鍵。錢毛估要200億,土地至少6000畝。錢和土地可以慢慢想辦法,但設計要先做,沒有設計,一切都是空談。設計要成熟可靠,一模一樣既不可能也沒必要,但要爭取比過去更美麗、更好玩,因為這已不是過去皇帝獨享的園子,而是老百姓遊樂的園子。時間也不能拖得太久,爭取五六年,最多不超10年。徐文榮胸有成竹,大帥一一記在心裏。
  徐文榮最後說,造園總指揮,我來;總設計,你來。我的膽量力量,你的智慧能量,我們兩個缺一不可。
  清王朝自1707年開始傾全國之力花了150多年營建起來的圓明園,在兩位古稀老人手裏能造得起來嗎?
  “奇人”就“奇”在這裏!把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這就是“奇”。說白點,“奇人”,就是創造奇跡的人。
  徐文榮就是善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創造奇跡的人。1975年,41歲的他白手起家辦起了繅絲廠,之後用“母雞下蛋生小雞”辦法,以廠辦廠,越辦越多,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到1990年組建了橫店集團,橫店成為了世界磁都、江南藥穀、浙中高科技工業走廊,這是“一奇”。1993年,徐文榮突發奇想,要搞旅遊,開始造文化村、娛樂村、度假村等旅遊基地,1996年開始搞影視旅遊,到2006年,橫店成為了全球最大規模影視拍攝實景基地、國家首個影視產業實驗區,躍升為全國文化產業標杆,這又是“一奇”。不離鄉不離土,始終堅守橫店,共同富裕,和老百姓一道實現橫店農村城市化,又是“一奇”。一直來,徐文榮創造了太多奇跡,給老百姓帶來太多好處,橫店老百姓自發稱頌他“觀音菩薩”。這回他72歲了要造圓明新園,這個“奇跡”能實現嗎?人們捏一把汗。

“為老百姓做事 我叢沒有過‘怕’字”

  橫店造圓明新園,地球人關注,2006年社會上沸沸揚揚炒作了好一陣。為回應各方關切,徐文榮主動提出了“三不建”原則,即:錢不到位不建,土地不批準不建,設計工藝不成熟不建。至於錢從何來?要做到“四不”,即:不要國家一分錢補貼,不要銀行貸款一分錢,不向集團企業攤派一分錢,不向老百姓借用一分錢。但再難也要建,怎麽建?項目、土地,按程序報批,該跑則跑,一定要守住底線,依法依規,絕不先建後批。建設資金,靠多年積累,資產變現,靠招商引資,還有幹部員工的主動募捐。設計和建造工藝,設計有大帥,肯定沒問題。工藝,橫店所在的東陽,人傑地靈,能工巧匠很多,是全國聞名的“百工之鄉”。曆史上,為數眾多的東陽工匠參加過北京紫禁城的建設,這些年故宮大修,也請了很多東陽的能工巧匠。所以,橫店有能力、有信心建好圓明新園!
  說幹就幹,徐文榮調兵遣將,開始了全方位高強度運作。土地,選在了鎮西南,那片被北京圓明園專家考察後稱為“天生圓明園地貌”的地方。並按規定,開始立項申報,上報市裏、省裏。資金,成立專門班子,開始運作籌集。工藝也在物色培養出色的工匠。設計呢?
  答應老板的事,拚著性命也要做好,這就是大帥的性格。飽經磨礪的大帥寶刀不老,指揮他的人馬投入到緊張的設計之中。由於圓明園留存資料不多而且很分散,要設計素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談何容易。好在大帥是個有心人,有過去拍《火燒圓明園》的資料老底,加上二十多年來的用心搜集,這時主持設計,可謂得心應手。但為了更準確,他購買了凡能見到的國內外涉及圓明園的大量資料,作深入研究,因地製宜規劃設計。他還親自登門拜訪了羅哲文、王道成、張恩蔭、馬炳堅等著名圓明園專家和國內古建築專家,還專門找到圓明園設計者“樣式雷”後代。到國家圖書館、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圖書館以及私人家裏去收集資料。到圓明園仿建的各地實景,如杭州西湖十景、紹興蘭亭、蘇州獅子林等地考察。專門成立了北京50人設計研究工作室,帶領手下人馬連續三個月進入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實地考察丈量。夜以繼日,日以繼夜,反複研究,反複論證。功夫不負有心人,全景圖出來了,全園126組景園圖設計順利進行。為了驗證設計效果,和清華大學數字技術公司合作,製作了西洋樓和“上下天光”“蓬島瑤台”等景的虛擬現實,2007年10月18日在圓明園建園3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播出,獲得了與會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一致認可。
  從2006年提出建園開始,在徐文榮的總調度操作下,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著。2008年2月18日,徐文榮站在了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的新聞發布台上,向世人正式宣布:“橫店要建設圓明新園!”消息一出,立刻成為國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讚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一時輿情洶湧,有關部門坐不住了……
  天有不測風雲。2008年春夏之際,一紙文件擺到了徐文榮案上,由於項目審批和土地問題,橫店圓明新園項目擱淺!
  這一年夏天,身體一向很好的徐文榮傷心地病了,圓明新園寄托著他多大的期望啊,其中的曲折和所費的心力,受到的委屈和傷害有多大啊。“這就是傷感暮年嗎?”徐文榮一遍遍問自己,也問來探望他的人。為了愛國,為了老百姓,為了發展經濟,為了生態美麗,造圓明新園,有什麽錯?
  現實是殘酷的。不讓建就是不讓建。
  “大帥,這回你怕了嗎?”徐文榮問前來探望的大帥。
  “老板,堅決不怕。”大帥依舊回答得擲地有聲。
  “為老百姓做事,我從沒有過‘怕’字”。徐文榮堅定地說,“省內不建到省外建。不建好圓明新園,我死不瞑目。”
  聽著老板的話,大帥幾乎哽咽了……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

“不建好圓明新園,我死不瞑目”

  難道就這樣不建了?絕不,倔強的徐文榮沒有停止夢想,即使在病榻上也不耽誤工作,景觀設計和建築設計繼續做,虛擬現實繼續做,坐落於橫店明清民居博覽城、占地36畝,國內最大的圓明園展館50比1圓明園大沙盤模型繼續做,以真材實料薈萃精華十景的圓明新園實驗基地瑤台勝境繼續做。
  到了2009年秋,展館大沙盤和瑤台勝境全部完成,開放之日,博得了到場指導的羅哲文、王道成、張恩蔭、馬炳堅、劉大可、張威、要礫閔、雷章寶等領導專家的一致讚賞。後來,徐忠良陪同北京市文物局和圓明園遺址公園領導專家來考察後也表示充分肯定。
  2010年秋,大帥興衝衝告訴徐文榮:“老板,圓明園全部圖紙都設計出來了。”
  “太好了!”徐文榮高興地說,“5個億我都不賣。先全部封存起來,到時肯定用得著!”
  2011年10月,徐文榮手捧《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報告看得入神,“建設文化強國”“複興民族文化”等提法使徐文榮心頭一亮。省領導也捎話來,希望橫店影視文化再來個大發展,給全省帶頭。大發展必得有好的大項目推動,除了圓明園,還有比這更好的項目嗎?對,就是她了,千載難逢,機不可失!
  這次,徐文榮決定,名稱就叫萬花園,下分春夏秋冬四大苑和冰雪樂園、動物樂園、高科技遊樂場館及各項配套設施,不再是圓明園一成不變的翻版,而是要以國際視野來規劃布局,既汲取她的精華,又進行創新,文化和高科技融合,四季奇花異草,建有八國洋樓和14國風情建築,融中華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的超大型國際性文化樂園。徐文榮的新打算得到了省、市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說幹就幹,馬上動手。但還是很多條件不具備,怎麽辦?徐文榮說,老辦法,靠“水炸油條”。
  “水”怎麽“炸油條”?徐文榮自有寶笈。他說,辦法總比困難多。眼光要大,做事要實,金木水火土統一協調,一切有利資源都要綜合利用,“用天下人,聚天下資,謀天下利”,車到山前必有路,一樣一樣來解決落實。
  得道多助。這時,省委省政府專門出台了支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文件,文件規定對橫店按“政策疊加”和“特殊扶持”相結合,給予重點傾斜。省領導來考察提出,不破法規破常規。這樣,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土地,選在了鎮南官橋片,一塊沿南江一字排開的“四荒地”,一塊理想的造景寶地。項目報批,分春、夏、秋、冬四大園區上報,很快就獲批,還被列為省重大產業項目,一切手續都辦得妥妥的。資金,通過徐文榮神通廣大的籌集也源源而來。
  2012年5月,隆隆放炮聲中,萬花園開工了。開工之初,麵對一片起伏的山丘野地,徐文榮提出,清王朝花150多年建成圓明園,我們爭取5年建成,橫店農民有這個勇氣和能力。
  能建成嗎?很多人有疑問。肯定能建成!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是徐文榮的決斷,這是橫店的速度。自打開工,徐文榮幾乎每天上工地,出差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到工地現場,隨時檢查、指導,布局新的方案。工地道路顛簸,普通越野車根本無法通行,他就特意購置了一輛輪胎像人一樣高的福特猛禽越野大皮卡。車震得厲害,就綁著厚厚的護腰。工地上有時灰塵大得使人睜不開眼,他也一絲一毫不退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哪裏需要,就在哪裏指揮。精神勁頭根本讓人想不到已經是80歲的老人,年輕人都無不甘拜下風。
  對總指揮徐文榮隨時隨地提出的新設想新變化,作為總設計師的大帥就要隨時隨地作出新設計新調整。而施工上遇到的大量問題,諸如建築製式、內外裝修陳設以及磚、瓦、石、油漆彩繪等等細節,都需要大帥現場指導幫助。工地很大,上百個工程隊同時施工,需要現場解決的問題很多,大帥恨不得有三頭六臂,不管嚴冬酷暑,白天忙碌奔波在各個工地,晚上連夜搞圖紙。由於過度緊張勞累,2014年秋大帥感到眩暈得厲害,徐文榮得知後對大帥說:“你可不能死!”馬上讓他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大帥,頸部一根椎動脈堵塞了90%,必須馬上手術放支架,否則隨時會出問題。從來沒把生病當回事的大帥,這回沒有辦法。他也沒告訴任何人,一個人悄悄到北京做了手術,隻休息了一個禮拜,就又一個人悄悄回到工地上。是的,大帥就是這麽一個不求聞達的幕後英雄,像老黃牛一樣,默默耕耘,默默奉獻。說來也是可憐,作為一個老人,大帥1996年以來就一個人長期生活在橫店,老伴因為家庭原因不能來照顧他。好在大帥是一個生活上不講究的開朗人,別人替他擔心,他說:“怕什麽,活著就幹,死了就算,在橫店幹事,很有意義,這回造圓明新園,更是一生中最大的光榮。”
  在徐文榮領導下,橫店圓明新園建設總指揮部成了堅強的戰鬥堡壘。從開工以來,在劉忠孝、張榮明等指揮部領導帶領下,指揮部成員每天奮戰在工地上,以高度的責任感抓工期、抓質量、抓成本、抓安全,不論寒冬酷暑,禮拜天節假日,隻要工程需要,一定堅守在那裏。一個不到60人的指揮部,指揮著上百支工程隊數千人的隊伍,在7000多畝場地上展開空前會戰,從開山整地,到放樣打基,到房屋道路建設,到築壩圍水,到架橋通路,到園林綠化,到內部裝潢,到室內陳設和外部景觀建設,到各種設備安裝,各項工作環環相扣,可以說沒有一天時間的浪費。與此同步的,何亞妮正緊張進行“夢幻圓明”等高科技水秀項目設計。何亞平、賈雲峰等迅速展開了開業的各項具體運作。
  2015年5月1日,兩位老人嘔心瀝血殫精竭力的付出和廣大建設者的辛勞終見成果,麵積最大的春苑和冰雪樂園等四大景建成開業,這時距開工僅有三年。徐文榮親自題寫景門匾額“圓明新園”和抱柱楹聯“昔日國衰園毀皇家禦園慘遭劫難,今朝盛世興園東方奇跡圓夢輝煌”祝賀。2016年9、10月,圓明園被毀156周年,最美最炫的夏苑將開業迎賓,年底,秋苑等景園也將開業。真道是:銘史記遺恨,聚力揚國威!
  大功即將告成,五年時間,1萬多噸炸藥,開挖土石方1千多萬立方,圍造水麵1200畝(包括湖池河溝等水麵),房屋建築麵積105萬平方米,園林綠化280萬平方米(含部分山體綠化),不但以1︰1比例仿建了北京圓明園84%的建築,而且新增建築麵積超過40%,“夢幻圓明”和“圓明園實景電影”兩大超級秀,20多個高科技遊樂項目,真正無與倫比,盛況空前。徐文榮、張大帥和廣大建設者用心血、智慧和汗水創造了又一世界奇跡!為此,徐文榮高興地賦詩一首:“園分春夏秋冬,明月倒映水中。新招層出不窮,園內萬花爭豔。美似世界獨占。”這就是圓明新園美!“文化科技融合,世界領先,為民造福,為政府交稅,為省爭光,為國爭榮,待到開業時,地球人都來!”

為民創業,永不停歇

  許多人猜想,橫店圓明新園建成後,兩位八旬老人該歇歇了吧?
  根本沒有呢。人逢喜事精神爽,為民創業永青春。2016年,徐文榮82歲,大帥80歲,兩人依舊思維敏捷,身手矯健,身體都還杠杠的。他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衰老,他們以完全把自己全部的時間精力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作為最大的幸福和樂事。
  橫店宗教文化的發展藍圖早已被徐文榮打開:橫店中尼佛教文化園建設圖紙已經繪就,位於大尖山頂佛光普照橫店的百米釋迦牟尼臥佛形體骨架正在施工,新布達拉宮地基已開始整理,房車基地已經啟動,五萬畝森林公園的規劃已經完成,通往圓明新園的山洞準備開挖,新的多條道路正在抓緊建設……與此同步推進的是,橫店夢幻科技品牌輸出到國內外多個城市,杭州運河文化園正在緊鑼密鼓建設,杭州灣15平方公裏文化項目正在洽談。為了加快文化全域化步伐,徐文榮又提出了許多新奇妙的設想。跟隨老板的腳步,最佳搭檔大帥又開始了南宋城、火車博物館等項目的規劃設計……
  徐文榮的辦公室裏掛著兩幅字,一幅是“中國夢”,另一幅是“中國橫店夢”。圓明新園之夢,不但是徐文榮、張大帥兩位八旬老人最大的文化夢想,也是全體橫店人的夢想,中華複興的重要標誌,寄寓著世界人民和平發展的美好願望。
  一個夢想實現了,又一個新的夢想緊接著而來,抬頭望遠,夢想在前方,追夢,圓夢,一個夢接一個夢,徐文榮的每個新夢想的實現,都帶給橫店新的變化,給世人留下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