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安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

來源: 橫店集團傳媒發展中心
作者: 陳亞君
日期: 2016-08-10

  8月2至3日,《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好萊塢報道》《綜藝》等國際媒體的記者走進橫店,來到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展示廳、秦王宮和橫店新圓明園景區,實地探訪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之路,感受“中國好萊塢”的強勁脈搏。宏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完善的影視產業鏈、優秀的管理服務水平,給外媒留下了深刻印象。
  3日上午,橫店集團董事長、總裁徐永安接受了《華爾街日報》的專訪,對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願景和作用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作為一家享譽全球一百多年的財經類報紙,《華爾街日報》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商業新聞報,尤其以對商業和財經領域的分析報道著稱。伴隨著中國文化產業的迅速崛起,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取得了蓬勃發展,橫店成為引人注目的影視重鎮。“橫店現象”引起他們強烈興趣和廣泛關注。
  徐永安說,橫店發展影視文化產業的二十年,和中國影視產業的發展是同步的,在中國影視文化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才有橫店今天欣欣向榮的場麵。
  橫店集團以工業發家,1996年支持謝晉導演拍攝《鴉片戰爭》建起廣州街影視基地開始涉足影視產業。2004年在橫店設立的中國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給在橫店的影視企業提供了很多的政策支持,吸引了眾多影視企業入駐。目前,在橫店注冊的影視企業有700多家,每天在橫店拍攝的劇組達到幾十個。因此,橫店發展影視文化產業,促進了橫店集團的成功轉型,帶動了橫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中國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徐永安說,豐富的影視資源、低廉的拍攝成本、優越的發展條件及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橫店給中國的影視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華爾街日報》表示,一直非常關注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早在五年前,就曾派記者前來采訪。五年後的今天,橫店的巨變讓他們感到震驚。目前,中國的影視城虧多盈少,而橫店是少數盈家中的翹楚。記者對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橫店模式”感到既驚歎又好奇。
  徐永安笑道,用“羊毛出在豬身上”來比喻也很恰當。橫店集團投資發展的是整個影視產業鏈,收益是綜合性,贏利秘訣是互聯網思維。“都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在橫店有。”橫店投入巨資完善了中國影視所需要的拍攝場景,免費提供給劇組使用。而且,橫店還有各種完善的影視配套服務,每天為影視產業服務人員達到八九千,橫漂人員從五年前的3000人到現在的4.6萬人,增加了十多倍。因此,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收入來源除了給影視劇組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所取得的合理收入及劇組、遊客的食宿外,還包括旅遊門票、旅遊購物,以及影視製作和影視發行等多個渠道。
  就《華爾街日報》記者關心的“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的提問,徐永安表示,橫店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美國好萊塢+拉斯維加斯”,立足影視產業,成為一個集影視拍攝、旅遊度假、會務展覽、休閑養生,令人向往的“影視名城,休閑小鎮”。今後,橫店將在硬件和軟件上進行一些大的突破。硬件上,加快橫店通用機場、城際鐵路、杭溫高鐵等項目建設,打造橫店的立體交通網絡。橫店將更加注重軟實力的提升,注重影視人才的培養,打造影視人才基地;豐富橫店影視節節慶內容,提升影響力,發掘更多的新銳導演及影視新星等。
  徐永安充滿信心地說,明天的橫店將是一個充滿神奇,給人帶來驚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