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宜電機列入“國家創新型企業試點”
來源: 橫店集團傳媒發展中心
日期: 2010-10-13
創新成果冠上員工姓名
你聽說過“胡權明焊定子工作法”嗎?這個名稱對於聯宜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這是該公司一位名叫胡權明的焊工創造的一套焊接操作規範。其創新的亮點就是把規範焊接操作的“純文字版”,演變成了直觀易懂的“圖文結合版”。此舉能適應不同文化程度的一線員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產品合格率。因此,公司決定以這位焊工的名字“胡權明”來命名這套創新成果。
2008年起,聯宜電機推出“用員工姓名命名創新成果”的工作創意,員工在操作、管理、工藝等方麵有創新、有絕招,不僅有物質獎勵,還能用自己的姓名命名創新成果,這大大增強了員工的進取心和成就感。
公司深刻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由此拿出500萬元設立了員工創新特別獎勵基金。該基金的獎項規定,隻要有利於公司發展,員工為創造企業效益的任何改進和創新,都可以申請“員工創新獎”。對員工的創新獎勵分為兩部分:一是直接獎勵創新項目,隻要創新成果通過評審,就可以獲得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的獎金;另一部分是獎勵“創新分數”,公司根據員工創新的年終總成績,給予特別獎,獎勵與員工的評優和晉升掛鉤。
“這大大激發了我們的創新思維。”一線工人陸巧珍告訴記者,她負責檢驗輪軸部件,以前是用卡尺測量,效率低、速度慢。後來她和同事設計了檢驗的專用設備,產品隻要一放進去就能判斷是否合格,使檢驗速度加快了10多倍。
技術顧問多為權威專家
人才是創新之本。聯宜電機為此聘請了中國工程院從事微電機研究的唯一院士唐任遠教授為研發中心微電機首席顧問,德國控製工程學博士Mr.Sevkihosagasi為控製學首席顧問,清華大學電機研究所所長柴建雲為微電機及控製首席顧問。
此前,該公司2004年即聘請了日本齒輪專家楠井鐵治為齒輪開發的首席顧問。在楠井鐵治的指導下,該公司改善電機內部齒輪的形態,優化熱處理工藝,不僅提升了電機的耐磨性,還降低了運轉時的噪音,延長了微電機的壽命。優化後的齒輪重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已從原來的國家精度標準5級提升到了8至9級。研發中心主任馬巧芬對此有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換個說法,如果以前我們的電機齒輪隻能在拖拉機上使用,現在則精細到能在飛機上使用”。
在不斷充實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力量的基礎上,該公司與清華大學等院校合作共建研發中心,平均每年引進本科以上學曆60人,中級職稱以上20人,還經常邀請國內外專家為研發人員指導,以提高研發人員的整體素養,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形成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
個性化定製服務提升滿意度
在聯宜人眼裏,隻要顧客有需求,公司就必須竭力滿足。為此,聯宜電機致力服務創新,先後推出了個性化服務、終身服務等新舉措。聯宜用戶經常會接到該公司客服人員的電話,詢問產品的使用情況,征求多方意見,還進行不定期的質量、滿意度等調查。這一係列跟蹤服務,不僅提升了企業的誠信度和知名度,也幫助企業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品牌建設之路。
如今的聯宜電機,已成為中國微電機業的第一品牌,“LINIX”商標成了中國馳名商標,已在66個國家注冊。公司主持或參與製定了2項國際標準、9項國家標準、10項行業標準。其主導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在70%以上,並遠銷美洲、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的100多個國家。
“通過創新打造自主品牌,今年我們爭取實現各類創新1500項以上,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億元,並爭取順利完成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的建設和省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總經理許曉華滿懷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