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店影視:國際化的戰略與實施
來源: 橫店集團傳媒發展中心
日期: 2009-03-30
在交流中,橫店影視發出明確的信息:橫店影視正在金融危機中逆風前行,通過與國際影視的合作、對國際影視資源的整合,實現橫店影視的國際化。
香港沙龍電影有限公司早已落戶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並與浙江橫店影視製作有限公司有著緊密合作。該公司董事長汪長禹的開場白耐人尋味。
“正是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造就了美國百老匯與好萊塢的繁榮。”他說,1929年,借助演藝業繁榮的局麵,好萊塢順勢舉行了第一屆奧斯卡頒獎禮,每張門票售價10美元,奧斯卡由此成為迄今在影響力和商業效益方麵最成功的電影節慶活動;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美國遭遇了7次經濟不景氣,但是在這7次裏,有5次電影票房反而迅速攀升;美國蕭條時期最大的經濟增長點是什麽?就是以百老匯和好萊塢為代表的演藝、影視業……
汪長禹的話令在場業內人士頻頻點頭。浙江橫店影視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誌江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後,日本、韓國提出“文化立國”方針,將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在政府和民間雙重推力的作用下,日本動漫和電子遊戲產業以及韓國影視、動漫、網絡遊戲均取得迅速發展,並且已經成為日本和韓國的支柱產業。
他說,文化在經濟困難時期有撫慰心靈、振奮精神的特殊作用,文化產業在經濟蕭條時期具有“反周期”的獨特屬性。所以,對於發展中的中國文化產業來說,國際金融危機是挑戰,更是機遇。
橫店集團副總裁徐文財說,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今年是橫店影視業發展的關鍵一年。“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至今已有240多家企業入駐,已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應。對橫店影視產業自身而言,我們提出了四個目標,除了成為全國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我們還把最大的主題公園、最大的院線公司、最大的電視製作基地作為發展目標。”
除了與中國香港、台灣進行合作,橫店影視還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影視公司進行跨國合作。劉誌江說,這是橫店影視早日實現國際化目標的重要舉措。
他透露,由中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等多家影視公司合作的《尋龍奪寶》有望在今年6月開機,由中國、新加坡合作的《飲食男女》、《小孩不笨3》等影片也將啟動。
中國電視合作製片公司的張恂透露,跨國合拍片已經成為影視產業中一支重要力量。她說,2007年,內地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合拍39部影片;去年45部,而且質量越來越高、票房收入越來越高。“《赤壁》、《梅蘭芳》、《葉問》、《非誠勿擾》、《畫皮》等票房過億元的影片都是合拍片。”她說。
她分析,合拍片不僅能為一部電影提供更多的投資方,分擔投資風險,而且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品牌。“對於海外的電影公司,合拍片的盛行,為他們的電影進入內地市場多提供了一種選擇。同樣,也為內地影視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通道。”
“不久前,中德合拍《熊貓總動員》、中英合拍《楊貴妃》簽約時,雖然投資額無法與工業、商貿業相比,但其影響力很大,說明影視產業跨國合作的意義越來越受人重視。從這個角度講,橫店影視走跨國合作之路是值得肯定與支持的。”她說。
劉誌江說,除了合拍影片,橫店影視還將與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影視人才的合作培養。
張恂說,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地區跨越性發展的標誌,橫店的發展驗證了這一點。那麽,橫店影視的國際化戰略與實施,是否會帶來橫店的又一次跨越式發展?我們拭目以待。(2009年3月30日《金華日報》第一版)